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出炉 环境治理正式“升级”
2017年5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这为我国循环发展理念的持续推进再添有力引擎。我们认为,强力政策的出台,有望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成长,同样有望打破产业现有瓶颈,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资源环境仍然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资源约束偏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布局不合理、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绿色转型和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面对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且消耗量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基本国情,发展循环经济被视为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尤其对解决我国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对的资源瓶颈有重要作用。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农业、服务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任务,把循环经济贯穿到国家实施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
而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这为做好“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2017年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再制造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量达到13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
2017年1月26日,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发布《三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向集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近日,我国循环发展领域再次投下一颗“重磅炸弹”,2017年4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14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明确指出,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助理肖琼解释,《引领行动》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治理从以无害化为核心的末端治理为主,升级到以资源化、生态化为核心的生态循环为主,将催化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成长。
不可否认,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正逐渐将推动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并使其迅速发展,新的产业也应运而生。但仍需看到,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循环发展以及环境意识都依然有待提高;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再利用和替代技术等相关技术支撑也待强化;此外,相关的法规制度也需进一步细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