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一带一路涌动绿色热潮 环保企业加码海外“练兵”


一带一路,撬动的是前所未有的市场契机,也带来了中国企业的新一轮“暖春”。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近期陆续公布。源自政府和市场机构数据均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投资持续升温,并逐渐呈现出回归理性的发展趋势。据商务部公开数据,仅在2017年前三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43个国家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近28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4%,较2016年同期上升约4个百分点。


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深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日益增多的中国企业昂首走出去,深耕一带一路沿线潜力巨大的市场。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虽然沿线地区的政治、制度、市场、经济和经营风险都较为突出,但一带一路也往往是全球竞争最为薄弱的区域,因此,作为中国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这样也恰恰是厚积薄发的产业蓝海。


“一带一路项目将在2017年占据海外并购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些项目整合全球资源、弥补产业链缺口”。据国内机构预测,“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基础设施合意投资需求将催生出逾10万亿美元市场蛋糕。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环保产业。此前印发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贯穿着绿色理念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的底色自此有了重要遵循。比上述规划更显急迫的,则是一带一路沿线的脆弱生态环境。公开资料显示,一带一路周边大多为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工业化和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在其加快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亦为我国环保产业出海提供了市场刚需。


在全国工商联商会主席赵笠钧看来,“以阿拉伯国家为例,当地水资源缺乏,海水淡化市场需求迫切,未来他们将更加需要绿色发电、城市供水、市政污水处理处理、大气治理等综合环境系统治理,对于国际先进技术、项目管理经验以及国外资本的需求也更强烈。”截至目前,一带一路共涉及六大走廊建设,包括中蒙俄、中亚、西亚、中巴、中东印缅走廊以及环东南亚的铁路建设,现已陆续起步。


在产业具体合作方面,迄今多数环保企业多进行装备和技术输出,给主体工程配套的、单项的设备和工程相对较多,总包式、交钥匙式的高端工程、项目和服务仍占少数。除了大型专项环保项目,其余大部分环保项目可能不会独立打包,海外业主将更多倾向选择大型设备工程运营服务商。从全国范围来看,环保企业走出去并未呈现高集中度,技术含量在逐渐提升,产品性价比日渐具备竞争力。


其中,环保项目也将通过与大型央企国企合作的形式实现绿色输出,先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开始,模式将是PPP等各种形式、灵活处理。众多业界人士指出,大型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型项目建设的步伐在加快,已经展现出在技术、工程、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引领国外项目的发展趋势。


而在这期间,中国投资虽然不能包打天下,但无疑将发挥积极的“撬动”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包括首创股份、北控水务、光大国际、博天环境在内的龙头企业将获益。与此同时,率先抢占布局的永清环保、三维丝,地处一带一路省份的天翔环境、博世科、云南水务等企业也将从中获益匪浅。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