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禁不止仍入国门 洋垃圾泛滥凸显制度落差
近年来,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垃圾”不仅危害民众健康,更加大了环境的治理难度。虽然海关、工商、环保等各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洋垃圾入境仍然十分猖獗。业内建议,彻底打击和杜绝洋垃圾入境,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依法而治。
为进一步强化海关、环保等执法部门与检察机关的衔接配合,加大对走私“洋垃圾”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日前,广东省检察院联合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环保厅召开打击走私“洋垃圾”专项行动协调会。会上介绍和分析了已立案的7起以固体废物为主的走私“洋垃圾”案件。(4月25日 检察日报)
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垃圾”曾一度令部分沿海地区饱受垃圾围困之苦,在严峻的垃圾处理形势雪上加霜。粗放的“收破烂”经济模式不仅赔了环保的本钱,更危害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一直是海关打击的重点。
多年来,为禁止洋垃圾入境,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安全,检验检疫部门多措并举,海关、工商、环保等各部门也加大打击力度。
从时间点上分析,2013年针对走私进口“洋垃圾”开展了“绿篱”行动。2015年,又有针对进口废塑料的“绿箭”行动。2017年2月起又有针对“洋垃圾”的蓝天行动。4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更是明确的对“洋垃圾”打击力度加强的信号。
虽然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洋垃圾”“走私军”迂回入境仍旧十分猖獗,时有洋垃圾走私案曝光。据新华网报道,通过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案由为“走私废物”的相关内容可以发现,我国走私“洋垃圾”呈现明显的地域特点,其中东南沿海成为“洋垃圾”闯关的重灾区。
如何遏制洋垃圾,守好国门至关重要。海关总署署长于广洲曾表示,海关将当好“把关人”,积极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切实为“美丽中国”把好国门。
据介绍,今年海关将突出“正面堵、重拳打、联合控”。“正面堵”就是坚决将“洋垃圾”堵在国门之外,对进口固体废物实施“三个100%”查验;“重拳打”就是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联合控”就是多部门联合行动,海关将会同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实施重点核查加工利用企业、提高境外源头质量控制、加强全过程监管等举措,努力实现全面有效管控。
在此背景下,近期多地开展“国门利剑2017”联合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打击“洋垃圾”等走私违法活动,各地海关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辽宁大连查扣千余吨“洋垃圾”,山东青岛查证涉案走私废塑料7300余吨,江苏南京捣毁跨省“洋垃圾”走私团伙,广东广州查获555吨“洋垃圾”……
不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日积月累,洋垃圾走私已形成国内外勾结、分工明确、手段多样、隐蔽性强的犯罪利益链条。彻底打击和杜绝洋垃圾入境,需要久久为功。
鉴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洋垃圾法律法规,也没有完整的配套细则,业内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依法而治,严厉打击走私“洋垃圾”等违法行为;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利用其中的资源,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