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全球电网告急,中国变压器出口暴涨51%!

 

马斯克预言成真,全球电网卡在“变电瓶颈”。

2024年博世链接世界大会上,埃隆・马斯克的一句警示犹在耳畔:“人工智能与电动汽车的快速扩展,将导致世界在2025年面临电力和变压器的供应危机。” 

彼时不少人将其视为科技大佬的超前预判,如今却已成为全球能源行业的残酷现实。

全球范围内,变压器产能告急,关键部件交货周期从以往的30~60周飙升至115~130周,大型变压器更是达到2.3~4年。

价格同步疯涨,2020年以来全球变压器均价涨幅超60%,个别高端型号翻倍。

就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变压器荒”中,中国交出了一份震撼业界的答卷。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中国变压器累计出口金额达297.11亿元,同比暴涨51.42%,其中8月单月出口47.1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7.90%。

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南美,中国变压器正以燎原之势填补全球供应缺口。

在这场关乎能源安全的“军备竞赛”中,中国产业集群凭何实现逆袭?

这背后既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时代机遇,更是中国制造业数十年深耕积累的必然结果。

 

全球变压器荒:三重刚需催生的“能源刚需”

可再生能源转型,倒逼变压器需求倍增。

全球能源结构重构是变压器需求爆发的核心引擎。随着“双碳”目标成为世界共识,光伏、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与传统火电系统不同,可再生能源具有“分散化、不稳定、多电压转换”的特性,从发电单元到并网传输的全链路,需要更多分布式、多级次、定制化的变压器支撑。

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对变压器的需求量约为火力发电的1.5~3倍。

以百万千瓦级规模为例,火电机组通常仅需1~2台主变压器,而光伏电站的分散式变压器数量就可达数百台。

国际能源行业分析机构预测,到2031年全球变压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030亿美元,较2021年的586亿美元实现翻番,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达6.1%。

这一增长曲线背后,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持续扩张,而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的“电压转换器”和“电能搬运工”,成为能源转型无法绕开的核心设备。

电动汽车与AI算力,双重增量引爆需求缺口。

马斯克的预言之所以精准,在于他洞察到了新技术革命对电力基础设施的颠覆性需求。

一方面,电动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重塑了交通能源格局。

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产量达1730万辆,较2023年增长25%,而每台电动汽车至少需要5~6个变压器,远高于燃油车用量,配套充电网络的建设进一步放大了需求。

另一方面,AI数据中心的算力狂飙带来了电力消耗的指数级增长。

传统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仅5~10kW,而AI数据中心已提升至50~100kW,CPU和GPU运行需要大量降压变压器满足低电压高电流需求,仅Meta新建的一座数据中心就需要上百台降压变压器。

美国全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测算更令人警醒。

2050年,仅美国市场的变压器供应量就需较2021年提升160%~260%,才能满足居民、商用、工业和交通领域的能源需求。

这种刚性需求的集中释放,与行业缓慢的产能扩张形成尖锐矛盾,最终酿成全球“变压器荒”。

除了新增需求,发达国家老旧电网的升级改造构成了变压器的另一大刚需。

美国商务部2020年报告显示,美国变压器平均使用寿命已达30~40年,远超25年的预期寿命,电网老化导致故障频发,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预计到2030年美国电力变压器需求将增长近50%。

欧盟同样面临类似困境,各国纷纷启动电网现代化资助计划,进一步推高了变压器需求。

然而,变压器行业的特性决定了供给端难以快速响应。

生产涉及铁芯加工、线圈绕制、整体装配等多道复杂工序,产能从规划、建设到落地需1-2年周期,且受高端人才、专用设备等壁垒限制,短期内无法实现产能快速释放。

全球研究机构Rystad Energy判断,这种供需偏紧的态势将至少延续至2026年底,甚至可能进一步延长。

 

中国突围:60%全球产能背后的产业密码

在全球供需失衡的窗口期,中国变压器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绝非偶然。

作为全球最大的变压器制造基地,中国2023年产量占全球60%以上,出口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特变电工、中国西电、保变电气等龙头企业长期跻身全球前十强。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中国构建的“从矿物到整机”全链条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变压器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根植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中国拥有全球唯一“从矿物到整机”的全链路自主供应链体系,上游覆盖取向硅钢、铜导线、绝缘纸板等关键原材料。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钢铁生产国,为变压器制造提供了稳定且低成本的原料保障。

中游的规模化生产制造更是中国强项,特变电工单家企业的产能就达4.2亿千伏安,相当于全球主要竞争对手的总和。

下游则形成了从标准型产品到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全品类供给能力,小到手机充电器中的高频微型变压器,大到500千伏超高压变压器,均可实现自主生产。

这种全产业链优势直接转化为了市场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交货周期比欧美企业缩短一半以上,沙特中南柔直输电工程的首批变压器从下单到发运仅用3个月,而西门子同类产品至少需要9个月。

在全球项目普遍面临延期风险的背景下,中国速度成为抢占市场的关键筹码。

如果说全产业链是基础,技术创新则是中国变压器企业突围高端市场的核心武器。

长期以来,全球高端变压器市场被ABB、西门子、日立能源等国际巨头垄断,但中国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实现了关键技术的弯道超车。

2025年8月,全球首台500千伏植物油变压器在广州增城变电站成功投运,这一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不仅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更在环保性和适应性上实现突破。

在沙特沙漠环境下,其耐温性比ABB同类产品高15%,运维成本降低0%。

特变电工更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2025年8月拿下沙特164亿元超级订单,供应179台超高压变压器和108台电抗器,一举拿下沙特未来两年近三成的电网升级需求。

在细分领域,中国企业的突破同样显著。

海上风电用耐腐蚀变压器市占率超过日本东芝,柔性直流输电变压器研发直指ABB的技术护城河,数据中心专用变压器正逐步打破ABB Dry型产品85%复购率的垄断格局。

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更重构了行业利润结构。

当西门子还在依赖设备销售差价时,特变电工已为德国客户提供“光伏电站+变压器+储能” 一体化方案,赚取设备利润之外的运维分成,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31.84亿元,同比增长5%,而ABB电力部门利润率同期下滑2个百分点。

中国变压器企业的出口爆发,离不开对全球市场的精准布局。

从出口数据来看,2025年1-8月,中国对亚洲出口金额20.27亿元,同比增长65.39%;非洲4.76亿元,增长28.03%;欧洲15.09亿元,增幅高达138.03%;仅北美因贸易壁垒出现4.35%的下滑。

这种差异化增长背后,是企业对不同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

在欧洲,中国企业主打环保牌,植物油绝缘变压器、低损耗节能产品契合欧盟“碳足迹标签”要求。

在中东和非洲,高可靠性、耐极端环境的产品满足当地电网建设需求。

在东南亚,性价比优势和快速交付能力抢占可再生能源项目市场。

中国企业甚至已经启动本地化生产,在海外建厂布局,一边从国内调货应急,一边推进本地制造,既规避贸易壁垒,又提升客户响应速度。

 

繁荣背后的隐忧:中国变压器的挑战与突围

尽管出口成绩亮眼,但中国变压器产业仍面临双重挑战。

在市场层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构成主要障碍。美国已明确禁购中国电力设备,导致全美变压器缺口高达30%却无法引入中国供给。

欧盟正在推进的“碳足迹标签”制度,要求企业追溯原材料开采、生产、运输全链路的碳排放,对出口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在技术层面,高端市场仍被国际巨头主导。

ABB凭借Dry型变压器在数据中心领域占据19.7%的高端市场份额,其产品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仍是中国企业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西门子在超高压变压器的智能化控制技术上仍保持领先。这些技术鸿沟并非单纯靠规模扩张就能填补,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和市场验证。

面对激增的订单,中国企业普遍面临产能扩张的压力。

变压器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产能扩张不能一蹴而就,盲目扩产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滑和供应链紧张。

浙江博菲电气拟定增1.43亿元建设“年产7万吨电机绝缘材料”项目,从上游配套端缓解产能压力。这一举措也反映出全产业链协同扩产的紧迫性。

同时,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构成考验。铜、取向硅钢等核心原材料占变压器生产成本的60%以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如何通过规模化采购、长单协议、技术创新降低原材料消耗,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面对挑战,其实中国变压器企业已启动针对性突围。

在技术端,头部企业加大高端产品研发投入。

特变电工砸下50亿元研发柔性直流输电变压器,目标直指ABB的技术护城河.

中小企业聚焦细分市场,在海上风电、数据中心、储能配套等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

上游企业加速扩产保障原材料供应,中游企业推进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下游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设备供应商向“设备+运维+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这种全产业链的协同升级,不仅能提升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更能构建难以复制的产业竞争力。

在全球化布局上,企业正采取“双线作战”策略。

一方面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扩大新兴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进入欧美高端市场,逐步打破贸易壁垒。

2010年拿下首个海外超高压订单,到2025年主导中东电网改造,中国变压器企业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这场逆袭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技术优势”转型的缩影,更是全球能源革命与产业分工重构的必然结果。

马斯克的预言揭开了全球能源基础设施升级的紧迫性,而中国变压器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这场全球“变压器荒”提供了破局之道。

凭借技术创新持续深入、产业链不断完善、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中国变压器企业的优势将继续放大。

这场“出口杀疯了”的产业奇迹,不是终点,而是中国高端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新起点。

在能源革命与科技革命交织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变压器产业的故事,正在书写着中国制造的新传奇。

来源:国际能源网)

编辑: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监督:刘欣伟 010-58892027转807

投诉:朱   010-58892027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新闻来源:国际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