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协会观点】新环保标准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提出新要求

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生产经营角度,结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HJ527-2010的修订内容,企业需围绕贮存、拆解、产物利用处置、管理体系四大核心环节开展环保升级,同时适配新型废电器处理需求,具体方向如下:

一、贮存环节:从“基础分类”到“精细化风险管控”升级

旧标准要求“分类存放、防雨防潮”,新标准对贮存的污染控制更强调“分区隔离、特征污染物专项管控”,企业需重点升级以下内容:

(一)场地与设施改造

1.新增“分区固定+隔离标识”要求:需按废电器类型(如含制冷剂家电、智能消费设备)、拆解产物属性(如废矿物油、含铅玻璃)、危险废物类别划分独立贮存区,采用物理隔离(如护栏、隔墙)并悬挂标识牌,标注“名称+贮存时间+风险提示”(如“含R600a制冷剂家电-远离火源”)。

2.杜绝露天存放:需加装防雨棚、封闭围墙,对地面进行防渗硬化,同时在危险废物贮存区设置防泄漏托盘、应急导流沟,避免废油、电解液渗漏污染土壤/地下水。

(二)特征污染物专项贮存设备升级

1.含易燃易爆制冷剂家电(如含R600a冰箱):需配备专用通风贮存间(换气次数≥12次/小时),或在室外设置带防雨棚的独立区域,同时加装制冷剂泄漏检测仪,确保压缩机排空后再贮存。

2.危险废物类产物:废矿物油需用耐油密闭桶存放,配套沥油设施防止滴漏;荧光灯管需存放在阴凉干燥的专用密闭容器中,加装汞蒸气收集系统(如载硫活性炭吸附装置);废电路板需经XRF检测后,按“含阻燃剂/不含阻燃剂”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二、拆解环节:从“通用流程”到“品类专属+技术提标”升级

旧标准仅对冰箱、液晶显示器等少数品类提出拆解要求,新标准新增吸油烟机、热水器、智能消费设备、医疗服务设备等品类,并细化污染控制技术参数,企业需从“设备、工艺、污染物收集”三方面升级:

(一)专用拆解设备补充与改造

1.新增品类适配设备:如拆解吸油烟机需加装油污收集槽及含油污水处理设备;拆解热水器需配备内胆毁型机、保温层负压粉碎装置;拆解智能消费设备(如手机)需新增XRF检测仪、气动分离枪、激光剥离设备,用于快速识别重金属及分离显示屏胶膜。

2.传统品类设备升级:冰箱拆解线需替换为“冷媒分类回收+废油自动收集”一体化设备,符合GB/T38099.2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分类回收要求;CRT拆解需采用电加热/激光分离设备,配套围堰防玻璃散落,同时在负压环境下操作以控制铅粉尘逸散。

(二)污染物收集与处理系统强化

1.废气控制:所有拆解工位需加装负压集气罩(负压≥150Pa),破碎/分选工序需配套“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多级处理系统;处理液晶面板热冲击分离工序时,需新增湿式洗涤塔,控制HF、HCl等酸性气体排放,确保符合GB16297、GB37822限值。

2.废水控制:拆解含油部件(如油烟机叶轮、洗衣机内桶)需设置独立含油废水收集管道,接入“隔油+气浮+生化”处理系统;清洗电路板、墨粉盒的废水需经“混凝沉淀+膜过滤”处理后循环利用,排放水质需符合GB8978要求。

(三)新型废电器拆解流程优化

1.智能设备与医疗设备:拆解智能传感器、服务器时,需先封装含VOCs的涂层部件(如屏幕边框),再单独分离锂电池(参考HJ1186)、含汞传感器;拆解CT机等医疗设备时,需用真空抽吸设备回收化学药剂,优先拆解含汞灯管、电路板,避免混合拆解导致污染物扩散。

三、产物利用处置:从“简单回收”到“全链条污染闭环”升级

旧标准侧重“处理技术要求”,新标准转向“产物分类管理”,强化危险废物管控与资源回收效率,企业需在“技术工艺、资质对接、稀缺资源回收”上升级:

(一)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升级

1.明确危险废物类别:将废电路板、含铅锥玻璃、荧光粉、废载硫活性炭等纳入危险废物管理,需单独建立台账(参考HJ1259),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置;禁止采用简易酸浸工艺提取贵金属,若采用火法处理电路板,需升级为“顶吹/侧吹熔池熔炼技术”,配套“喷淋冷却+脱硝+布袋除尘”系统,控制二噁英、溴化氢排放。

2.废矿物油与制冷剂处置:废矿物油需按HJ607要求进行回收利用,存储设备需加装防渗漏、防溢出报警装置;制冷剂需分类存入GB150标准压力钢瓶,单独记录来源、种类、去向,确保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合规处置。

(二)稀缺资源回收技术引入

1.液晶显示屏:新增铟回收要求,需采用“机械破碎+磁选+溶解分离”技术,将玻璃与铟、液晶材料完全分离;火法回收铟时需配套高效袋式除尘器,湿法回收时需对浸出液、萃取剂进行无害化处理,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控制重金属污染。

三)通用产物利用工艺优化

1.废塑料与电线电缆:PBB/PBDE阻燃剂的塑料需与普通塑料分类,物理再生时需在熔融造粒车间加装VOCs收集装置;电线电缆处理需避免露天焚烧,采用“机械粉碎+涡电流分选”技术,分离出的塑料外皮需符合HJ364再生要求。

2.保温层材料:聚氨酯发泡材料需在负压密闭设备中粉碎,配套发泡剂收集装置与废气处理系统,若残余发泡剂>2%(质量比),需交由危险废物处理厂处置。

四、管理体系:从“基础记录”到“全流程智慧监管”升级

新标准大幅强化管理要求,企业需从“应急、监测、台账、人员”四方面构建更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

一)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升级

1.完善应急预案:需编制针对“制冷剂泄漏、重金属粉尘逸散、废酸泄漏”等场景的专项预案,储备吸附棉、防爆泵、应急防护服等物资,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实战演练,并向生态环境部门报备演练记录。

2.新增自行监测要求:需制定“大气(TSP、铅、汞)+地表水/地下水(COD、重金属)+土壤(铅、镉)”多介质监测方案,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监测数据需留存5年以上,确保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

二)智慧监管与台账升级

1.全流程视频监控:需在卸货区、拆解工位、贮存区、产物出库区加装高清摄像头,实现“入厂-拆解-产物出库”全程可追溯,视频存储时长≥3个月。

2.台账精细化管理: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制定指南》《HJ1259》分别建立一般固废与危险废物台账,新增“制冷剂单独记录”“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记录”(如含十溴二苯醚电路板),台账保存期从3年延长至5年,且需接入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平台。

 

(来源: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根据征求意见稿归纳总结,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

监督:刘欣伟 010-58892027转807

投诉:朱   010-58892027

 

声明:本文为公开渠道发表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和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新闻来源: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