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观点】2025年绿色工厂申报启动:聚焦变化要点,把握申报关键


202510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绿色工厂推荐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新一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标杆的遴选工作拉开序幕。本次申报工作依据《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和《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旨在通过实施绿色制造标杆升级行动,持续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相较于以往,今年的申报在流程、重点和监管上均有显著调整,企业需重点关注以下核心变化与注意事项。

一、申报流程重大优化:取消第三方报告

最受企业关注的变革,莫过于正式取消了提交第三方评价报告的硬性要求。 根据通知,所有申报企业或园区,无论是新申报单位还是现有国家绿色工厂/园区,均统一通过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管理平台进行注册、填报申报表、完成自评价,并按要求上传相关佐证材料。平台同时提供政策解读和填报说明视频辅助操作。这一举措大大简化了申报流程,降低了企业的准备成本和时间负担。

然而,取消第三方报告绝不意味着标准放松或责任减轻。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被明确要求加大对企业或园区的各项评价指标数据和佐证材料真实性、准确性、先进性的审核力度,并强调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遴选原则。自评价数据的真实可靠成为申报成功的首要前提。

二、申报导向更加聚焦:突出节能降碳与重点行业

2025年的申报工作显著强化了节能降碳的核心导向,并首次明确划定了重点支持的领域和行业范围

· 行业聚焦:本年度绿色工厂申报重点支持8大领域,53个重点行业的企业。属于这些重点行业名录的企业,需登录平台后依据其特定行业的要求进行自评价。不属于重点行业的企业,则需依据通则要求进行自评价。这要求企业在申报前务必确认自身是否在重点支持清单内,并选择正确的评价依据。

· 节能降碳优先:政策目标直指巩固提升产业绿色竞争力,意味着在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上,能源利用效率、碳排放强度、清洁能源使用等与节能降碳直接相关的指标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企业在准备佐证材料时,应着重梳理和体现其在节能降碳技术应用、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碳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成效。

三、动态管理强化:现有标杆面临年考与退出风险

对已获得国家绿色工厂或绿色工业园区称号的单位,2025年的政策引入了更严格的常态化对标与动态调整机制

· 年度对标要求:现有国家绿色工厂/园区必须登录管理平台,对照工信部发布的最新评价要求,开展年度自评价对标工作,并同样需要提供必要的佐证材料。这标志着年度复核实质化,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报备。

· 刚性退出机制:政策明确规定,现有国家绿色工厂/园区的自评价得分若连续三年处于全国同类型后5%的区间,将被强制从国家级名单中移出。这一有进有出的机制,彻底打破了称号的终身制,倒逼已获评单位持续提升绿色绩效,防止躺平

四、申报材料与时间节点:真实性与时效性是生命线

结合流程变化和强化监管的趋势,企业在准备申报时务必严守两大铁律:

1. 数据材料真实性是红线:工信部与省级主管部门将严格审核所有数据和佐证材料。任何形式的造假行为一经查实,后果极其严重:涉事企业或园区将立即从名单中移除,并被禁止三年内再次申报。务必确保所有指标参数、支撑文件真实、准确、可追溯,宁可材料精炼,不可虚假夸大。

2. 时间节点紧迫: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需在2025117前,将推荐名单及现有工厂/园区的对标情况通过平台报送工信部。考虑到省级层面还需组织遴选和审核,留给企业完成自评价、材料准备及与省级部门沟通的时间窗口实际上非常有限——预计大部分省级主管部门的申报受理截止期将在10月底前。企业需争分夺秒,尽快启动申报流程,并主动与当地工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及时合规提交。

结语:把握新规,务实申报

2025年绿色工厂申报的启动,是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落地的关键一步。取消第三方报告减轻了负担,但将数据真实性的责任更直接地落在企业肩上;聚焦重点行业和节能降碳,指明了绿色发展的优先方向;而强化动态管理则宣告了绿色标杆需要持续奔跑的时代。企业若有意申报,应迅速研读新规,精准对标要求,以真实过硬的绿色绩效为基础,高效、规范地完成平台填报与材料准备,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这项重要的国家级绿色荣誉,并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闻来源: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