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关于废钢铁回收加工行业税务困境分析及优化路径建议

废钢铁等再生资源行业的有序发展对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近年来受钢铁行业整体承压运行的影响,废钢铁行业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呈现出低利润、高成本、弱议价能力的行业困境。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应对日益严格的税务合规、环保监管及安全生产等政策要求,生产经营压力持续加剧。其中,税务问题长期制约行业发展,核心症结在于废钢资源回收环节的发票管理难题,主要表现为:产废端普遍存在不带票销售行为,而再生资源主要通过自然人散户归集流通,导致回收企业长期面临进项发票缺失的税收管理困境。

为破解行业“第一张票”难题,20244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4年第5号),明确符合资质的资源回收企业可向自然人出售者反向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允许其作为进项抵扣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该政策有效缓解了行业源头取票难问题,但同时也对企业的税务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据Mysteel调研得知,目前企业在政策细则理解、实操流程落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执行障碍,亟待进一步细化解决方案。

一、执行成效分析

1.破解行业痛点,支撑“两新”政策落地

“反向开票”政策自20244月实施以来,不仅有效解决了资源回收企业长期面临的“第一张票”缺失问题,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税务合规成本,而且带动废旧家电与报废汽车回收量大幅增长,支持“两新”政策贯彻落实到位。据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达‌277.8万辆‌,同比增长27.6%;全国废旧家电回收拆解量超过‌63万吨‌,同比增长超过20%

2.规范行业秩序,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反向开票”政策允许企业直接为自然人出售者开具发票,实现增值税进项抵扣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即通过减少依赖中间商和交易透明度来规避虚开发票风险。以江苏省为例,税务局上门辅导回收企业和散户,消除其对政策初期和开票流程的顾虑,仅江苏某市就有150余户自然人注册为个体工商户。

数据来源:Mysteel调研

3.促进循环经济,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反向开票”政策通过规范交易环节、完善票据管理、降低合规成本等措施,使原本分散、低效的资源回收体系得以整合升级。一方面,政策为散户与回收企业搭建了直接对接的桥梁,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回收、加工和销售体系,有效促进了各类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价值最大化。比如,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对拆解后的钢、铝、铜等废金属进行深加工,资源利用率高达98%,再生材料重新应用于汽车、电器制造等领域。

二、执行难点挑战

1.企业合规成本激增

根据Mysteel调研,江苏省部分企业的综合税负率已从10.09%攀升至11.64%(含30%即征即返),而未纳入工信部"白名单"的企业税负压力更为显著,部分企业的综合税负高达14.34%,较行业平均8%的增值税税负水平高出近80%,而当前行业平均利润率不足3%,税负增幅已完全侵蚀企业经营利润。此外,采用简易计税方法的企业面临进项抵扣受限的困境,因其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实际税负成本进一步增加。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税收合规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合规企业相较于未规范操作的市场主体反而陷入竞争劣势,进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扭曲,严重削弱了企业主动采用反向开票机制的内生动力。

2.自然人涉税风险累积

现行政策框架下,资源回收企业不仅需履行反向开票义务,还须承担代自然人申报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费、个人所得税的连带责任,并在次月完成税费缴纳。不过,在自然人涉税管理方面存在两大突出矛盾:其一,现行免税额度累加机制要求自然人在跨企业销售场景中自主申报累计销售额,但由于缺乏跨平台监控系统,极易引发征纳双方对应税基数的认定分歧;其二,汇算清缴机制对低收入群体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适应性不足,该类纳税人常因申报疏漏面临次年适用税率从5%骤升至20%的合规风险。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及纳税能力不足,已出现多起因企业申报瑕疵导致自然人被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的典型案例。

3.执行配套体系不足

政策细化程度与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滞后。一方面,针对个体工商户的税率适用标准缺乏明确指引,跨区域经营的开票权限管理尚未实现全国统一,比如,部分地区通过差异化税收政策形成的政策套利空间,更催生了“票货分离”等市场乱象;另一方面,税务系统内部数据壁垒尚未完全破除,导致企业办税过程中出现重复录入、流程冗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税收征管效能提升。据统计,目前江苏省废钢铁等再生资源回收加工行业及相关产业链税收损失约200亿元。

三、执行优化建议

1.行业涉税设计

废钢铁产业链主要由四类主体构成:产废企业、流通企业(包括一般纳税人简易征收企业、个体工商户及自然人)、加工企业及用废企业。针对不同环节的税收管理,建议优化现行政策,以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建议如下表)。

2.政策设计优化

在自然人税收管理方面:建议允许自然人销售废钢铁时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同时降低个人所得税预缴率(如从现行0.5%下调至0.2%),以提升自然人合规开票意愿,减少税收流失。同时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可以对老年群体等特殊纳税人提供定向培训,简化或取消其汇算清缴流程,从而降低其补税负担。

在企业税收管理方面:除了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通过座谈会和数字服务平台加强政策宣贯,还可以同时优化资质认定标准,对环保达标企业实行“白名单”快速通道。此外,建议将废钢铁加工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比例从30%提高至70%,并将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铸造用废企业,并且取消销售对象限制,此举预计可降低企业税负40%,提升行业利润率3-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加强地方税务稽查协作,明确跨省交易税收归属,建立全国统一的税收政策执行标准,重点整治区域性“税收洼地”,确保各地税收政策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总之,“反向开票”政策作为财税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重构再生资源行业的票据流转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回收模式下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的问题。然而,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税负公平性困境、系统协同不足和自然人参与壁垒三个维度的结构性矛盾。未来需要细化规则设计、强化技术赋能、优化税负结构等多维度进一步协同完善政策体系,最终实现行业规范化管理与市场主体税负合理化的动态均衡。

(新闻来源:我的钢铁废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