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多方发力整治“内卷式”竞争,建设统一大市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明确表示,扎实开展违规招商引资涉税问题专项治理,明令各级税务机关对地方违规招商引资要坚决抵制,不得参与配合,对企业正常迁移不得设置障碍。
01国家税务总局局长:扎实开展违规招商引资涉税问题专项治理,明令各级税务机关对地方违规招商引资要坚决抵制,不得参与配合,对企业正常迁移不得设置障碍!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7月28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坚持立足自身职责主动作为,坚决抵制以损害税收公平为代价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积极助力统一大市场建设。
“十四五”时期,税务部门实行以税务总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更有基础和条件,必须做到上下同心、步调一致。自2024年初以来,扎实开展违规招商引资涉税问题专项治理,明令各级税务机关对地方违规招商引资要坚决抵制,不得参与配合,对企业正常迁移不得设置障碍。同时,紧盯相关税费的申报异常、收入异常和减免异常等问题,依托税收大数据建立监测指标体系,按月开展常态化监控分析,对先后发现的3000多条疑点线索及时组织排查,对核实后确有问题的及时推动查处和纠正,重大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推送,协同纠治违规招商引资乱象。
为避免各地对税费政策理解不一带来的执法差异,近年来,税务部门发布了系列税费政策执行口径。与此同时,先后在华东、东北等六大区域,统一了税务行政处罚的裁量基准,实现区域内执法标准统一。税务部门还将征管程序和服务标准嵌入信息系统,为税务执法装上“公平秤”和“标准尺”,着力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执法差异。
胡静林说,法治公平是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基石,税务部门一方面注重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另一方面注重推进税收政策和法治制度的完善,助力夯实法治基础。比如,税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将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的纳税地点,从证券账户的开户地调整为上市公司所在地,从而防止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转移证券账户变换纳税地点,以享受地方为“争夺”税源而违规实施的奖补问题。又如,对实行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明确实质性运营标准,凡享受优惠的企业和个人,必须符合这些标准,以防范骗享优惠带来的区域间不公平竞争。
税务部门还统筹线上和线下“两个市场”,积极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于今年6月以行政法规形式颁布实施,既促进平台经营者依法纳税、合规经营,又引导平台与平台之间、商户与商户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更公平竞争,为线上平台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两个市场”更好发展提供积极支持。
02国家税务总局:积极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十四五”期间,税务部门坚决抵制以损害税收公平为代价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积极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要求各级税务机关上下步调一致,助力统一大市场建设。自2024年初以来,扎实开展违规招商引资涉税问题专项治理,明令各级税务机关对地方违规招商引资要坚决抵制,不得参与配合,对企业正常迁移不得设置障碍,并紧盯相关税费的申报异常、收入异常和减免异常等问题,依托税收大数据建立监测指标体系,按月开展常态化监控分析,对先后发现的3000多条疑点线索及时组织排查,对核实后确有问题的及时推动查处和纠正,重大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推送,协同纠治违规招商引资乱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要求税务机关规范执法服务,助力统一大市场建设。为避免各地对税费政策理解不一带来的执法差异,近年来发布了系列税费政策执行口径。与此同时,先后在华东、东北等六大区域,统一了税务行政处罚的裁量基准,实现区域内执法标准统一。还将征管程序和服务标准嵌入信息系统,为税务执法装上“公平秤”和“标准尺”,着力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执法差异。
——要求各级税务机关推进法治公平,助力统一大市场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将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的纳税地点,从证券账户的开户地调整为上市公司所在地,从而防止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转移证券账户变换纳税地点,以享受地方为“争夺”税源而违规实施的奖补问题。对实行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明确实质性运营标准,凡享受优惠的企业和个人,必须符合这些标准,以防范骗享优惠带来的区域间不公平竞争。
03中央到地方:中国多方发力整治“内卷式”竞争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多部门、多行业接连释放整治“内卷式”竞争的信号。透过多方表态,可洞见中国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动向。
其一,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号角越吹越广。
近来,中央多部门和多地政府在整治“内卷式”竞争上动作频频,行业协会也接连发声,倡议抵制“内卷式”竞争。
从范围上看,行业领域有所扩大。此前市场关注较高的有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目前关注热度已蔓延至电商平台、外卖行业、产品质量等领域。例如,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就“补贴大战”问题约谈多家外卖平台;针对产品质量问题,进一步曝光了以“低质”产品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企业违法行为。
其二,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议题日益聚焦。
尽管“内卷式”竞争表现各异,但其主要涉及企业和地方政府两类行为主体,治理的问题也具有共性。
行业方面,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方向主要聚焦在行业内的无序竞争、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低价格竞争问题。地方政府方面,招商引资存在地方保护倾向,实施不公平非普惠的优惠政策,导致无序竞争;盲目上马项目,导致重复建设和生产过剩等问题。
其三,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政策机制日臻完善。
专家指出,“内卷式”竞争带来的问题需要综合整治。这不光要靠行业“自律”和有效的宣传引导,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和治理机制。
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剑指整治“内卷式”竞争。如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国家发改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起草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近日公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是此次修法的重点之一,修正草案料将为综合法律监管体系添上重要一环。
为促进地方政府行为规范,市场监管部门今年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其细化完善相关要求和举措,将有助于更好纠治当前各方反映突出的不当市场干预行为,助力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专家指出,“内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层面存在供需失衡问题,需要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对此,官方近期亦有所部署。如在供给端,官方表示将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增加高端产能、优质供给,不断开拓多元化市场。同时,优化产业布局,遏制落后产能无序扩张;加强市场准入管理,通过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减少过度进入,防范低质恶性竞争。
需求端上,专家强调,内需的有效扩大是缓解“内卷”焦虑的关键,需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并及时掌握需求变化情况,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为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官方表示将强化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竞争生态,如重拳整治劣质低价等市场乱象,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价格违法行为。今年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其在公平竞争、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制度保障,也将更好提振民营企业参与项目投资和建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