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通过了《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行动计划》。此举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旨在应对动力电池退役规模不断扩大的环境挑战与资源浪费问题。
会议强调,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已迎来大规模退役期。据统计,至2024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稳居全球榜首。预计到2025年,退役动力锂电池量将超过80万吨。若这些废旧电池不能得到妥善处置,将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造成大量资源的流失。
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会议提出,必须加强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从生产到销售、拆解、再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回收流程,强化监管,保障动力电池回收处理的合法与规范。此外,还需加速制定和完善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评估等相关标准,以高标准推动回收利用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技术革新方面,中国动力锂电池回收处理行业已取得显著成就。目前,主流的回收技术包括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梯次利用技术通过再利用废旧电池的高剩余容量,将其应用于储能、通信基站备用电源及低速电动车等领域。而拆解回收技术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废旧电池,提取其中的钴、镍、锂等贵重金属,用于新电池材料的生产。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动力锂电池回收处理行业正加速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引入,使得废旧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变得更加精准。同时,智能拆解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显著提升了拆解效率和安全性。
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多家上市公司表现卓越。宁德时代作为新能源电池行业的领头羊,早在2013年便通过收购邦普循环涉足电池回收业务。近年来,宁德时代持续加大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回收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其子公司邦普循环在回收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再生金属材料的回收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格林美则是中国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的先行者和佼佼者之一。通过自主研发,格林美突破了电池资源化与循环再造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全国性的回收网络,并与多家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商建立了废旧动力电池定向回收合作关系。
华友钴业在电池回收利用方面展现了其在钴镍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制造等方面的强大实力。其子公司专注于电池回收利用业务,通过先进的湿法冶金技术,高效提取废旧电池中的贵重金属,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亿纬锂能、欣旺达、天能集团等上市公司也在动力锂电池回收处理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亿纬锂能通过其子公司专注于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综合回收利用,形成了独特的“废料换原料”可持续发展模式。欣旺达成立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技术研发的子公司。天能集团则积极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多亿元。然而,行业一直面临着行业标准缺失、监管难度大、企业盈利困难等问题。此次行动计划的出台,直击行业痛点,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