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刻不容缓
工业领域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其排放量占比高达60%以上。以工厂和工业园区为例,它们在生产流程中,如使用化石燃料、进行工业加工等环节,均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这意味着工厂和园区必须踏上绿色转型之路,这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碳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备受瞩目,我国已明确承诺将在既定时间内达成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作为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工业界必须积极应对,做出改变。
未来,若工厂未能有效推进绿色转型,将难以适应时代潮流,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随着政策要求的日益严格,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偏好日益增强,工厂若仍沿用传统生产方式,不降低碳排放,将难以在市场中立足。因此,绿色转型对工厂和园区而言,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抉择,尽早行动至关重要。
1.能源结构优化:就是要多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氢气这些清洁能源,少用煤炭、石油这些传统的化石能源。比如在园区的屋顶安装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建风力发电站,这样就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2.产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让那些高能耗的产业改改 “脾气”。像以前一些生产效率低、耗能高的工厂,可以通过技术升级,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
3.绿色建筑:在园区建设的时候,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运用一些节能技术,比如安装高效的隔热材料,让房子冬暖夏凉,减少空调、暖气的能耗;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减少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4.资源循环利用:一方面对园区的能源系统进行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能源浪费。另一方面,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比如把工厂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处理,回收有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
5.智慧管理: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一个智慧碳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就像园区的 “智慧大脑”,可以把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这些碳中和的措施整合起来。通过它能实时掌握园区的碳排放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做出调整,全面降低园区的碳排放。
1.能源与碳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这些先进技术,把工厂的生产过程变得智能化、可视化。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能源是怎么用的,碳排放情况如何,从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通过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和碳排放信息化管理系统,精准地监测、统计和管理能源,这可是迈向零碳工厂的第一步。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工厂里换上节能电机、照明设备和加热系统,这些设备能耗低,能帮工厂省下不少电。同时,优化生产流程,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让能源用在刀刃上。
3.使用可再生能源:在工厂的屋顶或者周边空地,建设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有条件的地方,还能建小型风力发电系统。要是自己发电不够用,也可以和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签合同,购买他们的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4.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环保。比如使用可回收材料,这样产品报废后能回收再利用;选择低碳供应商,减少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碳排放;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要尽量减少原辅材料的使用量,降低碳足迹。
5.绿色供应链管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制造、运输和最终使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遵循绿色低碳原则。比如选择更低碳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把运输过程中的燃油车换成新能源汽车,减少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
6.碳补偿技术:工厂在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内部碳排放后,如果还有一些排放没办法消除,就可以通过 CCUS 技术(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把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进行利用或者封存;也可以购买碳汇、碳信用,来抵消剩下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