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零碳园区的建设热情持续高涨,吸引了包括新能源、信息化、设备制造、碳管理、传统能源及建筑等多个行业的积极参与。据统计,园区内产生了超过80%的GDP和90%的创新成果,可以说,“城市之中,园区占据半壁江山”。
(一)概念阐述
零碳园区是指在园区的规划、构建、管理及运营等各个环节全面融入碳中和理念,借助零碳操作系统,精确设定碳中和目标并规划实践路径。通过广泛的感知技术监测碳元素的生成与消减,运用数字化手段整合节能、减排、固碳等碳中和措施,实现园区的智慧化管理,促进产业低碳化、能源绿色化、设施共享化及资源循环化,达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的自我平衡,形成生产、生态、生活的深度融合。
(二)发展目标
旨在提升产业效能与安全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精准招商;同时,全面、实时地掌握风险隐患,降低不安全因素。在绿色低碳运营方面,推动能源绿色转型,通过算法优化能效,实现节能降耗;在碳管理和设备稳定生产方面提供辅助。此外,还致力于提供极致的服务体验,实现全时在线、全域覆盖的个性化服务。高效园区管理则要求实时可视、历史可查、未来可测,通过数据驱动业务的持续改进。
(三)建设路径
在建筑领域,提升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标准,运用BIM等智慧化手段优化规划设计,选用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用能的电气化与清洁化水平,如利用屋顶光伏等清洁能源。同时,对建筑内部设备进行提标降耗,打造智慧管理系统,动态监测能源利用。
能源方面,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建设分布式清洁能源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能源利用的高效循环。
在碳汇方面,增加碳汇项目,如植树造林等,以抵消园区碳排放,并探索碳交易等市场机制。
交通领域,实现电动公交车的全面替代,合理规划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推广电动汽车租赁服务,鼓励零碳排放出行方式。
数智方面,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园区各方面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利用数字孪生和碳雷达技术优化碳排放和设备资源。
运营方面,构建数字化管理策略,实现全方位管理,通过三屏联动实现一体化管理,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四)运营模式
(a)能源供应与服务
园区可投资建设或与供应商合作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出售电力给企业和用户,多余电力可输送至外部电网。同时,提供能源托管服务,优化企业能源系统,分享节能收益。整合多种能源,构建多能互补的供应体系,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b)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与节能技术服务提供商合作,为企业提供节能技术改造等服务,按照节能效果收费。提供碳监测、核算等碳管理服务,帮助企业应对碳市场交易。打造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出售系统或收取运维和数据分析费用。
(c)资源循环利用
建立废弃物处理中心,分类回收和处理废弃物,将可回收资源再利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中水回用系统,处理后回用于绿化灌溉等,收取相关费用。
(d)绿色金融与碳交易
与金融机构合作,为零碳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如绿色贷款等。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开展碳交易业务,帮助企业进行碳资产核算、评估和交易,收取服务费用。
(e)产业协同与增值服务
吸引低碳、零碳产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供优质的产业配套服务和协同创新平台,收取租金、物业管理费等费用。构建绿色供应链,对供应商进行绿色评估和管理,收取供应链管理服务费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