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应美国行业协会the American Active Anode Material Producers于2024年12月18日提交的申请,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活性阳极材料(Active Anode Material)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本案主要涉及美国海关编码2504.10.5000和3801.10.5000项下产品。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最晚于2025年2月3日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初裁。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涉案产品的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本案进行调查并预计于2025年3月13日作出反补贴初裁,2025年5月27日作出反倾销初裁。

根据美方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被调查产品的金额达到约2.5亿美元。在全球追求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发展的主流方向。进入2024年,面对全球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变化,中国新能源行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期,美国负极材料生产联盟(AAAMP)于12月18日向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产品加征高达920%的关税。
而在10月1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石墨电极系统进行反规避调查,审查范围包括表观密度、电阻率及公称直径等特定规格的人造石墨产品,该调查基于欧洲碳和石墨协会于2024年9月4日提出的申请。此前,欧盟已于2021年2月对中国石墨电极系统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22年4月作出肯定性终裁。
此外,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该决定预计于当地时间30日公布,并于31日正式实施。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如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等将分别面临不同比例的反补贴税,而所有不合作的公司将被征收35.3%的关税。
加拿大方面,政府于10月18日宣布启动一项程序,允许加拿大企业申请减免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铝制品等加征的关税,同时计划对自中国进口的“关键制造业”产品附加税也提供减免。然而,加拿大也于近期宣布将对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该关税于10月1日起生效。
韩国方面,政府决定执行电动汽车电池信息公开义务制,并计划提前实施动力电池认证制度,同时为全国消防署配备电动汽车专用灭火设备,并计划每年免费进行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日发布公告,推迟了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及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的政策实施时间至少两周。此前,USTR于5月14日发布301调查四周年审查报告,并宣布将于8月1日起正式生效对原产中国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芯片等大幅提高关税。然而,目前仍在审查收到的公众意见,预计将于8月公布最终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财政部于5月3日表示,将在汽车制造商获得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方面释放更多“灵活性”,这意味着使用中国石墨制造电池的韩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也能获得税收抵免。
欧盟委员会则紧急要求欧盟海关当局开始登记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以便于对相关电动汽车日后进行追溯和采取措施。同时,美国政府也在考虑对中国制造的联网汽车开展国家安全风险审查,并可能采取禁止进口或限制措施。
另外,根据美国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国国会禁止五角大楼自2027年10月起采购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6家中国企业生产的电池,以进一步推动国防部供应链与中国“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