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知:中国红照亮新征程:新能源汽车引领新质生产力飞跃
在新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其中回顾2024年的成就时强调:“我们依据各地特色发展了新型生产力,众多新兴产业、业态及模式纷纷崭露头角。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历史性地迈过了1000万辆大关,与此同时,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及量子通信等重要领域,我们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首次跨越了1000万辆大关”,习主席再次提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他的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习主席提到:“国货潮流蔚然成风,国产新款手机供不应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以及光伏产品为中国制造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回溯至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地方考察时便明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这一战略导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汽车强国的建设规划了清晰蓝图。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2012年,年产量仅为1.3万辆;而到了2018年,年产量已突破百万大关;预计至2024年,年产量将高达1200万辆。在这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实现了从1万辆到1000万辆的飞跃式增长。

这一显著成就,不仅为中国制造增添了新的光彩,让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还深刻影响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布局与发展。它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充分展示了中国创新力量的蓬勃生机与发展活力的旺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际汽车制造业竞争激烈,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等趋势不断发展,这既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孕育着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实现了快速发展,还紧紧抓住了这些机遇,开启了“智慧引擎”,在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业界普遍认为,电动化与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两大方向,分别标志着换道竞赛的“上半场”与“下半场”,而智能化的“下半场”则以电动化的“上半场”为基础。在新能源汽车这一激烈竞争的领域,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只有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我们才能巩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和出口国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科技革命中的先发优势。

△2024年12月25日,山东烟台港码头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正加紧装船。
审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崛起,我们不应仅仅聚焦于产量与销量的数字,而应更深刻地认识到它是我国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汽车产业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正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激发新质生产力潜能的关键力量。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一理念近年来一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他高瞻远瞩,善于从全局谋划未来。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并在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其重要性。步入2024年,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阐释,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注重质量优化,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
过去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考察时频繁提及新质生产力。例如,在青海考察时,他提出要根据地方特色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安徽考察时,他则强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指出科技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多个行业,我国均展现出向“新”转型、以“质”取胜的强劲势头,实现了质的飞跃。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提到,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当今的中国,不仅是梦想接连照进现实的地方,更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国度。在新年前夕,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的顺利贯通,不仅刷新了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的纪录,更成为了“闪耀中国红”的又一例证。在这条公路上,央视新闻的特别涂装也亮相后峡2号大桥,彰显着中国的力量与荣耀。

新年首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身披“中国红”特别涂装,成功执行“沪港航线”首航任务,优雅翱翔至香港,拉开了新年飞行的序幕。同时,在南极的“人类难以触及之地”,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的秦岭站队员们在冰雪覆盖中庄严举行升旗仪式,五星红旗在极地寒风中高高飘扬。
中国红,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里,众多大国重器将继续轮番登场,超级工程也将接踵而至,共同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迈向新的高度。
过去的一年已织就锦绣画卷,新的一年我们将再攀高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每一份努力都至关重要,每一道光芒都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梦想虽远,追逐可达;愿望虽艰,坚持可圆。”新的一年,让我们脚踏实地,以实干为先,共同期待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