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动力来源的锂电池需求量快速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同铅酸蓄电池一样,随着充电次数增加,锂电池的性能也会逐渐衰减,按照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当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就不再适用于电动汽车上,需要退役并进行回收处理。据统计,2023年,我国锂电池退役量达到58万吨,预计到2028年,锂电池退役量将超过260万吨。
尽管因续航能力下降而不再适用于车辆,但退役锂电池中的各类元素依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对于电池回收行业来说,即将到来的锂电池“退役潮”,既是技术上的新挑战,也是一片新蓝海。在铅酸蓄电池回收行业先行一步的江冶机电决心再次走在行业前列。
2018年,在与湘潭大学合作的基础上,江冶机电与中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双方共同成立湖南江冶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废旧锂离子电池破碎分选成套装备及相关技术,希望发挥中南大学选矿和冶金技术优势,研制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成套装备,实现退役动力电池“拆解+梯次利用+破碎分选+湿法冶金”一站式处理。
此后数年,江冶机电、湘潭大学和中南大学共同发力,在动力电池回收的蓝海里迎风逐浪。
2019年,由中南大学牵头,江冶机电等企业参与联合攻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分选与正极材料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启动实施;
2022年,全国首条短程低碳废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生产线在韶山开工建设;
2024年,位于湘阴的年处理5万吨废旧动力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一期)实现阶段性竣工;
今年1月,工信部公布第五批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白名单,江冶机电榜上有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江冶机电董事长吴光辉认为,企业与高校合作,可以直接对接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吴光辉说,未来,江冶机电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共同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合作平台,将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多领域,不断推动环保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