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中国将在2029年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11月29日,经国家能源局的统筹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布《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设定2025年初步建成及2029年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目标。

该规划时间线较2022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有所提前,显示出相关基础条件已更加成熟和健全。

《蓝皮书》以 12 个电力市场规划子课题研究为基础,系统总结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成就,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及挑战,提出了下一步深入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三步走”发展路径以及近中期重点任务。

《蓝皮书》明确,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电力市场顶层设计基本完善,实现全国基础性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基本规范统一。到2029年,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据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于 1988 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法人,至今已历经七届理事会。

此前,10月25日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提出分三步走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第一步从2024年到2025年,为初步建成期,即形成较为完备的多层次电力市场,有序推动新能源进入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化电价机制;

第二步从2026年到2029年,即全面建成期,形成协同运行、功能完备的多层次电力市场,交易品种更加丰富,全面放开经营主体范围,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深化完善市场化电价机制;

第三步从2030年到2035年,即完善提升期,实现各类主体全面参与电力市场,形成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电价机制。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任务。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曾下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2024年7月,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中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加速推进。电力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蓝皮书》数据,2023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1.4%,占售电量比重超过75%。市场规模自2016年起,八年增长了近5倍,全社会用电量市场化率提高40个百分点。

但《蓝皮书》也指出,因国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禀赋、用电结构等差异很大,电力市场建设复杂程度高。伴随能源绿色转型加快和国际能源格局调整,低碳转型和保供稳价的要求愈发凸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难点也体现在市场边界与安全、经济边界的不同,例如电力安全责任与经济收益主要是以省为主体,但电力市场除了省级市场之外,还包括区域市场,跨省跨区市场等,这些问题产生的矛盾对建设统一电力市场带来较大挑战。

《蓝皮书》提出的市场建设首要任务是,明确各层次电力市场的功能作用——省级电力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区域电力市场发挥余缺互济和资源优化配置作用,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发挥大范围优化配置作用。

《蓝皮书》指出,“双碳”目标背景下,电力市场化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新能源逐步转为主体能源,不仅要求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更需在市场机制上勇于破冰。

对此,《蓝皮书》建议,下一步,需要优化完善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比如优化市场组织方式,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率,更好适应新能源出力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同时,完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参与市场的方式。比如,推动大基地富余电力通过省间、省内电力市场灵活开展多种交易。探索建立大型风光基地中,风电、光伏、煤电、储能等多类型主体联合参与市场的方式,通过聚合提升电力平衡能力。

电力容量保障机制建设上,《蓝皮书》建议,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的容量市场,在 2029 年前开展电力容量市场探索。逐步由容量电价机制,向多类型主体参与的容量市场机制过渡。

在辅助服务市场方面,《蓝皮书》提出,优化完善辅助服务交易品种,因地制宜推动灵活爬坡、转动惯量等辅 助服务市场的建设,探索建立一次调频、无功服务、黑启动的 市场化采购机制。

此外,《蓝皮书》还提出研究探索建设输电权市场,探索输电通道的市场化使用方式,逐步形成更加灵活的输电权分配机制。

(新闻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IT之家、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