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日,宁德时代与山东重工集团在福建宁德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重卡,工程机械,大巴,物流车,叉车等产品的配套、产品开发、产业生态构建、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进行探索,并开展务实合作。
山东重工集团是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装备跨国集团,拥有中国重汽、陕汽重卡、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山推股份、中通客车、德国凯傲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其重型发动机、重型变速器、重型卡车销量全球第一,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系统、商用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装备等,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重卡,工程机械,大巴,物流车,叉车等产品的配套、产品开发、产业生态构建、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进行探索,开展务实合作。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源、技术、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在新能源商用以及工程机械等领域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装备制造业能源绿色转型。
在电动船舶产业即将迎来井喷式增长之际,以行业领军者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巨头纷纷抢滩登陆,积极布局这一潜力无限的蓝海市场。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佼佼者,再次展现其前瞻视野,携手国内新能源船舶领域的后起之秀,共同开启了新的征程。
近日,一家注册资本为亿元级别的企业——山东融汇时代船舶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标志着双方在电动船舶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落地。该公司由两大实力雄厚的股东共同组建:山东融汇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0%,以其深厚的物流贸易背景和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的强大支撑为基石;而宁德时代则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剩余40%的股份,时代电船专注于船用电池技术的研发与电动船舶解决方案的提供,为合资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动力。
融汇时代的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从船用配套设备的制造,到船舶自动化、检测、监控系统的集成,再到船舶租赁、销售以及水上运输设备零配件的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样的布局不仅彰显了双方对电动船舶市场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也体现了它们在推动船舶行业绿色转型方面的共同愿景。
此次合作,不仅是宁德时代在产能提升后向多元化应用场景拓展的重要一步,更是其深入布局港口、航运等关键领域,加速电动船舶产业化的关键举措。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预计将在电动船舶领域掀起一股新的浪潮,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领头羊”宁德时代全面入局
宁德时代在电动船舶市场的布局起步较早,自2019年起便与中国船级社携手,开启了其在船舶行业的深入探索之旅。此后,该公司成功推动了多艘搭载其电池的纯电动公务船、游船及内河集装箱船的试航与投入运营,彰显了其在电动船舶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进入2022年后,宁德时代的步伐明显加快。同年11月,它成立了专注于船用电池及电动船舶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2023年,宁德时代在品牌建设上也迈出重要一步,申请了多枚“时代电船”商标,涵盖机械设备、材料加工等多个领域,显示了其全面进军电动船舶市场的决心。
在产业合作方面,宁德时代展现出了高度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它不仅通过投资成为芜湖造船厂的股东之一,还积极参与国内各类水域中电动船舶的配套电池供应,截至2024年8月底,已有约700艘电动船舶搭载了宁德时代电池。这些成功案例包括我国首艘海上危险品应急指挥船“深海01”号、首艘油电混合豪华双体游船“大湾区一号”以及全球电量最大的纯电动绿色商用船舶“长江三峡1”号等,均采用了宁德时代精心研制的动力电池系统。
此外,宁德时代还致力于推动电动船舶行业的智能化发展。2023年,该公司发布了新能源船舶协同运营云平台,以及零碳充换电综合补能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船东和运营商实现电池管理的智能化、运营的优化以及成本的有效控制。曾毓群强调,这一云平台将显著提升船舶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而增程式技术和靠岸充电模式则是解决电动船舶续航问题的有效路径。
宁德时代的布局并未止步于船舶本身,而是进一步延伸到了航运全场景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打造。从2023年开始,它与上港集团、山东港口集团、天津港集团等港口巨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低碳化转型、设备电动化与无人化技术、船舶电动化改造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在港口领域,宁德时代的关注点涵盖了岸电系统、港作船舶能源替代、港口机械电动化等多个板块,旨在实现港口作业的全链条绿色化。
综上所述,宁德时代在电动船舶市场的布局不仅深入且全面,其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合作和生态系统构建等多方面的努力,正逐步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数百亿市场新一轮“掘金”
在环保与低碳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电动船舶凭借其零排放、结构精简、高效传动及较低运营成本等优势日益凸显。相较于欧洲市场,中国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电动船舶的发展势头迅猛,正逐步从试验性应用向经济实用的广泛普及转变。
展望未来,电动船舶行业作为新兴且充满活力的领域,在政策驱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据权威机构预测,至2030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有望跃升至370亿元人民币,全球范围则将超过10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1.5%。同时,预计该时期船舶用锂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25GWh,成为锂电池下游应用中增速显著的领域之一。这一趋势激发了电池制造商们对电动船舶市场的浓厚兴趣,纷纷将其作为新的增长点加以布局。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业界巨头,以及楚能新能源、益佳通等新兴势力,均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亿纬锂能早在2016年便凭借其船用动力电池获得了中国船级社的认可,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屡创佳绩,截至2024年3月,其累计装船量已突破千艘大关,市场占有率超过半数。而楚能新能源则通过为“川川长江001号”等标志性项目提供动力支持,展现了其在电动船舶领域的强劲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船级社已向多家电池企业颁发了锂电池相关产品的型式认可证书,覆盖了从电芯到PACK产品的全链条,为电动船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尽管电动船舶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其渗透率仍有待提升,主要受制于高昂的初始投资、经济性考量、续航焦虑以及基础设施不足等挑战。
面对这些难题,电池企业正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一方面,它们强调船舶锂电池的安全性与质量,呼吁建立更高的行业标准以防止低劣产品扰乱市场。宁德时代等领军企业更是率先发声,倡导通过严格的标准保障电池性能,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针对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电池企业正与港口等合作伙伴携手,推出创新的充换电解决方案。例如,宁德时代依托其全资子公司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构建船舶“零碳生态”,以智能化手段推动电动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
随着全球范围内船舶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推进,电动船舶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锂电池企业凭借其在技术、规模及市场布局上的优势,有望在未来的绿色船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引领行业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