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电池巨头海外破局:动储业务引领增长,出海战略铸就新辉煌

前言:相较于海外电池制造业巨头深陷巨额亏损的困境,国内领先的电池企业正逐步走出阴霾,业绩呈现积极回暖态势。面对国内市场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及产能过剩的挑战,各大电池厂商纷纷施展绝技,不仅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长点,还纷纷瞄准储能业务这一新兴领域,力图在新的赛道上抢占先机,实现业务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

Top 10电池企业的角度审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作为已公布半年报的代表,均在应对行业内部激烈竞争与市场波动的挑战中,给出了具有启示意义的成绩单。

具体而言,宁德时代尽管面临总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8%至1667.67亿元的挑战,但其净利润却展现出非凡的韧性,归母净利润达到228.65亿元,实现了10.37%的增长,而扣非净利润更是以14.25%的增速上扬,彰显出公司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及市场份额巩固方面的卓越能力。

亿纬锂能方面,上半年总收入虽略有下滑(-5.73%至216.59亿元),但净利润基本保持稳定(同比下降0.64%至21.37亿元),更为显著的是,扣非净利润实现了19.32%的增长,反映出公司在盈利质量上的稳步提升和成本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瑞浦兰钧则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上半年营收达到75.967亿元,同比增长约15%,且亏损幅度较去年大幅收窄了28.4%,显示出公司在市场拓展、成本控制及运营效率提升方面的显著进步。

这三家电池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业绩向好,一个共同的关键点在于其动力电池及储能业务的强劲表现。三家公司均手握大量动储业务订单,实现了销量的显著增长,这不仅为当前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表现,无疑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01动储市场强劲驱动

在销量与业绩的亮眼表现背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三家电池巨头均受益于动储电池市场的强劲需求。销量激增成为推动其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

宁德时代以其庞大的销售规模引领市场,上半年整体销量突破200GWh大关,动力与储能电池出货量在第一、二季度分别达到约95GWh和110GWh,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特别地,其神行与麒麟电池作为新兴技术产品,正逐步成为出货量的重要支柱,预计全年占比将达到三到四成,并有望继续攀升。

亿纬锂能则在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领域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尤其是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大增133.18%,远超动力电池的增速。公司聚焦于大圆柱电池技术,并计划通过募资扩大产能,以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同时,在商用车市场,亿纬锂能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与多家龙头企业形成稳定配套关系。

瑞浦兰钧则以差异化策略脱颖而出,针对PHEV市场推出问顶家族系列电芯,并在商用车及特种车领域与多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其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样稳步增长,并凭借高性能储能电芯赢得国际订单。

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三家企业均占据重要地位,装机量均超过总装机量的半数。宁德时代以绝对优势领跑市场,亿纬锂能与瑞浦兰钧则紧随其后,展现出不同的市场布局与增长潜力。

此外,三家企业均将目光投向了商用车及储能领域的蓝海市场,通过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不断挖掘新的增长点。宁德时代推出的商用动力电池品牌“天行”迅速获得市场认可,亿纬锂能则针对新能源物流车领域推出新品,而瑞浦兰钧则在商用车及特种车领域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在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方面,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均位居前列,显示出中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储能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与技术的持续进步,这三家企业有望在未来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潮流。

02储能业务成出海新引擎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顶尖电池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探索“出海”新路径,并已初尝胜果。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业持续增长,产量同比提升20%,出口总额更是高达1934亿元,彰显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海外储能业务成为推动这一增长的新引擎,不仅贡献了大量新增量,还带来了高毛利回报。2024年上半年,储能企业海外签单量已超80GWh,市场规模超过50GWh,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7月份,储能电池出口量更是同比激增471%,达到6GWh,进一步验证了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

为有效应对出海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头部电池企业采取了“产能出海”与“技术出海”并重的战略。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半年报中披露的在建产能达153GWh,其中近半数位于海外,如欧洲匈牙利的工厂项目便占据了约70GWh的产能。此外,宁德时代还积极与欧美汽车制造商探索LRS合作模式,深化国际合作。

亿纬锂能同样不甘落后,其在马来西亚的32亿元储能项目已启动建设,同时首个CLS模式落地项目也在美国密西西比州顺利动工。瑞浦兰钧则在全球化布局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不仅在美国成立了子公司负责销售工作,还设立了东南亚子公司以推进制造基地的前期工作。此外,青山集团旗下的瑞浦兰钧更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建立首家海外电池工厂,预计明年投产,进一步拓展其在东南亚市场的版图。

综上所述,通过深耕海外市场、聚焦储能业务以及实施产能与技术并重的出海战略,头部电池企业正逐步破解国内市场的内卷困境,开创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

(新闻来源:起点锂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