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若干个重大决议文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国务院办公厅日前颁发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对推动我国的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可以有效解决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问题,资源环境效益明显。所谓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指将生产者对其产品负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安排。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推行,到目前已在30多个国家实行。主要是在包装物、电器电子、汽车、轮胎等产品领域实施。我国从2011年1月1日开始在电器电子领域的部分产品(“四机一脑”)正式实施,2014年拓展到包括手机在内的14种电器电子产品。从国内外的实践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有效解决了废弃产品、包装物回收处置中的瓶颈问题,合理匹配了生产者、消费者、政府在废弃物处置中的责任和地位,建立起可持续运转的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机制,不仅大大提高了回收利用率,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通过规范有序的回收处置也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对废弃产品的再生利用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减少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消耗,也减少了资源加工过程中的废渣、废水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员的统计分析,2015年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的绿色回收率为60.29%,较2013年增加一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量约7500万台,处理总重量达到165万吨,回收铁24.8万吨、铜7.3万吨、铝1.9万吨、塑料30.6万吨、玻璃79万吨、各种稀贵金属7.8万吨,仅冰箱、空调器制冷剂回收一项,就减少400万吨CO2排放。
我国推行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有力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国内外现行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来看,主要是向生产环节的下游延伸,重点解决回收处置和使用原生材料的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开始倡导产品生态设计,即从产品设计阶段,生产企业就要统筹考虑原辅材料选用、生产、包装、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的资源环境影响,推行生态设计,具体包括轻量化、单一化、模块化、无害化,易维护设计,以及延长寿命、绿色化包装、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等问题。我国这次颁布的《方案》不仅从单一的电器电子产品扩展到电器电子、汽车、铅蓄电池、包装物四类产品,而且在世界上首次把开展生态设计、使用再生原料、规范回收利用和扩大信息公开作为生产者责任延伸的主要内容,构建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责任延伸制度体系,而且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分别采取了基金制、目标管理、政策指引等管理运行方法,这必将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有力地促进,这种制度上的改革也会从生产端传递到消费端,引导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长远的发展看影响推动我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