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从暴利到赔本 解析锂电回收的喜与乐

 

锂电回收行业在短短两三年间,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后面暴利出圈再到当前的利润倒挂,一波三折过后的锂电回收热潮在慢慢褪去吗?

下面我们从波特五力模型来看下当前锂电回收市场面临的竞争局面。 

 

一、同行之间的竞争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达13.7万家,但注册资金在5000万以上的不到5成,获国家认可的白名单企业仅156家。由于前期我国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政策和监管力度不完善,大量的退役电池流向了非白名单企业。据富宝锂电网测算,2024年理论退役量+厂废量达到62.42万吨,而白名单企业的再生产能就达到了220万吨,远不能满足湿法企业的产能需求,因此动力电池回收目前呈现出阶段性的供应过剩局面。

 

二、买家的仪价能力

 

动力电池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有价金属,随着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发展,对此类金属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且产线已建需保持正常的经营生产,叠加上述的同行之间竞争压力较大,导致作为买方的湿法企业在价格战中处于弱势地位,议价能力较低。

 

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除了专业的第三方回收企业之外,近年来新加入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如,汽车厂,电池厂,甚至是一些钛白粉企业。其中,汽车以及电池企业凭借着渠道优势,以及资金支持,在产业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一些第三方回收企业虽然专业性强、回收积极性高,但在渠道和资源方面稍有欠缺,如能和车企、电芯企业合作,将能提高其在回收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反之面临的则是威胁。

 

四、来自替代者的威胁

 

锂电湿法回收企业的主营产品多以镍钴锂盐为主,部分企业“一体化”会做到前驱体。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与他们竞争的企业是那些已经经营多年以矿石料为主的盐厂和前驱体厂家。关于原料的替代品有镍钴中间品、锂辉石、卤水等等。从当前的废料市场行情来看,使用矿石料生产的经济性更胜于废料,因此在原料的选择上面不少回收系湿法开始使用矿石料。这类现象如果在市场上大量出现,可能会对如今的废料市场带来一定威胁,也能让“疯狂”的废料市场回归一定理性。从另一方面看,回收系企业面临的替代困境还存在在产成品上,据富宝锂电网了解,下游厂家在采购盐产品的时候对矿石料生产盐产品更为信任。而梯次方面,梯次电池和A、B品电池价差拉小,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之下,使用新电池对终端应用厂家来说也更为合适。

 

五、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锂电回收供应方面可分为社会料和厂废料。在社会料方面,市场参与者众多,大小型贸易商鱼龙混杂,导致废旧电池流向不明,市场流通货源较少,因此供应方在价格方面掌握主动权。厂废方面,来自电池制造商的电池废料是一个高度集中且有影响力的市场,拥有很大的议价能力。
对于未来,富宝锂电网认为锂电回收行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切入:

1、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修订行业各项标准

我国此前发布的关于锂电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多综合性法律,缺乏独立性。2023年12月15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公开征求意见,但还未最终定稿。此外,对于黑粉也缺乏国家标准化准则。因此还需尽快落实相关政策和标准,并与现有的政策进行良好衔接。此外,我国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日益壮大,容易造成关键矿产资源外流,对于废料入关标准法规也因尽快提上日程。

2、推进回收技术研发攻关

预处理环节还需攻克关键技术,提高拆解破碎效率,往自动化拆解、智能化拆解变更,推进带电破碎设备的研发。再生方面,提升金属回收率,高效提纯,优化能耗、污染、工艺等回收技术。

3、科学合理规划产能 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

目前我国回收产能在不断扩张中,供需不平衡局面已然出现,科学合理规范产能建设才能促进产业行业经营正向发展。其次,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向外发展,在国外扩大资源获取,延伸产业链条。

4、梯次利用突破技术壁垒 寻找终端应用领域

梯次利用领域应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加强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电池性能评估体系,对电池健康评估做到快而准。其次,梯次利用产业化应用还未大规模普及,终端应用场景还需探索。

5、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 完善回收网络

产业上下游,原料-材料-电池-汽车-锂电回收企业等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产业生态闭环,并且高效运转。各企业之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战略协议等形式,来构建回收渠道,提高废锂电池的利用效率。

6、互联网融合 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

互联网经济时代,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产业上下游信息共享,形成互联网+回收利用的商业模式。其次,使用小程序、APP等互联网媒体,汇集废料渠道,实现线上预约,上门回收,促进成交效率。


(新闻来源:生态文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