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环保税治污到底行不行?


        环保税是比排污费规范度更高的一种政府收入形式,可以促进社会节能减排、引导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且有利于全国范围的统筹,促进中国环境保护。


        从动议到审议,酝酿了近10年的中国环境保护税终于有了眉目。2016年8月29日,由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三部门共同起草的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环保税法终于迎来曙光,有望成为中国第19个税种。

        环保税法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要求、《立法法》对“税收法定”作出明确规定之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首部单行税法,也是2016年除中央环保督察组、环保部设立“三司”之外,中国环境治理的一大亮点。该法一旦表决通过,1979年确立的环保排污费将退出历史舞台,由环保税取而代之。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作草案说明时表示,草案的立法原则是“税负平移”,从排污费“平移”到环保税,总体上不增加负担,征收对象等都与现行排污费保持一致,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等四大类。

        环保税的起源与发展

        环境保护税来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1920年提出的思路——可以采取对污染者征税或收费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而这一税种也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接受。当前,国际上环保税大致包括碳税、硫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等五种主要税种。

        例如,芬兰采取环保税,全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60万吨减少到几万吨。美国多年来坚持利用环保税收政策,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虽然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比20世纪70年代减少了80%,空气质量得到很大改善。

        很多国家所采取的环保税手段,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所有世界范围内的环保税都有一个双重红利在里面,第一个是用经济手段来遏制环境污染排放,第二个是通过遏制污染物排放得到的资金来保护环境。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通过政府收入形式中规范程度最高、法治化最强的环保税收,可以预期实现中国环境保护的双重红利。

        费改税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中的排污费,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经济手段,该项制度从1979年底开始实行。但在1980年,中国各地并未对辖区内污染企业征收任何排污费,直到1990年才开始逐步在全国开征排污费。随着中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20多年来,中国对排污费征收也从制度设想、法律确定、收费试点、办法建立、标准改革等方面不断地探索、修改与完善。有数据显示,从2003—2015年,全国累计征收排污费2115.99亿元(其中2015年征收排污费173亿元),缴纳排污费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500多万户。但从总体来说,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和征收率都偏低,而且范围过窄,整体环保税收政策缺乏系统性,导致环保效果不显著。

        环保税立法更大的背景是行政费用向法定税收过渡,在全国其他领域也正在实施“费改税”革命。排污费制度对于防治环境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税收制度相比,排污费制度存在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门干预等问题。而且,由于是地方性收费项目,且各地收费标准不一,也引发社会人士对实行多年的排污收费制度的普遍质疑。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