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00亿!10大动力电池巨头海外投资版图!
毫无疑问,出海作战是所有企业崛起、强大的必经之路。
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据SNE Research最新数据,2023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33GWh,同比增长38.6%。Top10企业市场占有率达91.20%,其中中国企业占据6个席位,宁德时代、比亚迪高居榜单一二位,这6家中国企业动力电池装机量合计为81GWh,同比增长50.28%,市场占有率合计为60.90%,同比增长了4.7个百分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尽显强势领导地位。
但反观海外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2023年第一季度,海外市场市占率前十名企业的企业分别为LG新能源、宁德时代、松下、SK On、三星SDI、比亚迪、远景动力、孚能科技、PEVE、欣旺达。中国企业仅占据5席,动力电池市占率合计仅为29.6%。可见中国企业还海外市场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未来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事实上,日趋残酷的竞争环境,也让“出海作战”成为当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必选题。
众所周知,欧美市场亟需成熟供应商提供配套产业链供应。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对中国供应商而言,这意味着处于起步阶段的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无限。
在征战海外的策略上,出海建厂几乎已经是行业共识,且刻不容缓。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苗圩指出:“欧美正在加快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企业,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比如欧洲方面明确设定了锂、镍、钴、石墨、锰等战略原材料的本土产能目标,并且在补贴、贸易等环节,也都设置了本地化的要求。
美国的相关政策则更具浓厚的贸易保护色彩。2022年美国出台的《反通胀法案》要求,电动汽车必须满足“电池中一定价值量占比的关键矿物需来自于美国或美国自贸协定国家”“电池中在北美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大于一定占比”这两项条件,才有资格获得每辆车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只满足其中一项可获得3,750美元税收抵免。而且,该法案明令,中国的特别实体企业生产的电池,2024年后也拿不到退税。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在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就曾预测,以2026年为分水岭,之后北美、欧洲对电池必须本地化生产的要求就将进入实操议程。
事实上,很多动力巨头都在加速海外产能布局。据24潮团队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宁德时代、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欣旺达等10家动力电池巨头计划或者已在海外有深度的产业布局,其公开对外披露的/媒体公开报道的项目达33个,总投资预算超4,000亿元。
其中至少10个项目投资预算在100亿元以上,仅15个项目披露的动力电池产能规划就已超440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