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总理首访欧洲,带着国电投、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等新能源企业
在新一届政府成立后,总理的首次出访通常具有象征意义。李强总理上任后的首次出访选在德法两国,意义深远。他参与了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出席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六天时间里行程十分密集。
中法工商界晚宴
在这些工商界的公开活动中,一份中国企业随团访问名单流出: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广核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商飞、中国医药集团、比亚迪公司、宁德时代、远景科技集团等企业,涵盖了金融、核能、船舶制造、医药、新能源、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等领域。
其中,能源领域出席的中方企业涉及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制造等方面的企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等随行李强总理出席了相关活动。
放眼世界,乌克兰危机给全球能源系统带来了深远影响,导致全球能源供应受到冲击,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上涨随之而来,凸显了能源结构有序转型的重要性。中国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在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新型能源体系以及供应链安全方面,目前已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欧洲等海外市场迫切需要的。
而宁德时代、比亚迪、远景科技这几家企业能参与此次公开活动,不仅是自身硬实力的一种表现,更是向国际能源界传递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宁德时代
作为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海外早有产业布局:今年1月,宁德时代在其位于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的首个海外工厂宣布启动锂离子电池电芯的量产。这标志着该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的年产量预计最终将达到3000万枚电芯,用以装配18.5万至35万辆电动汽车。德国和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动力电池领域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多元化合作,宁德时代德国工厂的启动架起了交流的桥梁。
6月20日,曾毓群在随行出访期间表示,宁德时代以技术创新不断推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与德国各大车企均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包括电池开发、制造、回收在内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宁德时代在欧洲电动大巴配套的电池市占率超30%,未来,其将积极与德国企业一起,为公共交通实现电动化和低碳出行作贡献。宁德时代已在欧盟10多个国家开展风光储和独立储能等项目,希望与德国伙伴共同探索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利用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共同推进经济的绿色转型。
6月21日,曾毓群在中法工商界晚餐会上表示,动力电池正承载着双碳战略重要使命,正成为世界新旧动能转换和汽车消费复苏的“顶梁柱”,“中法两国企业应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构建安全、透明、可持续的供应链,宁德时代希望深化与法国整车厂和储能领域伙伴的合作,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比亚迪
比亚迪在出海方面布局较早,早期主要靠商用车“打天下”,随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深耕并拓展市场。今年以来,比亚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加速“攻城略地”,不仅在市场端开拓新市场、深挖存量市场,还深度布局生产端和销售端,包括在海外建厂、增加出海车型、布局销售门店等。
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新登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车总量中,中国比亚迪超越LG新能源,排名升至第二。比亚迪在电池领域深耕多年,电池安全性的方面是强项,其刀片电池在国内外饱受好评。
据报道,比亚迪考虑在西班牙建设动力及储能电池超级工厂,或将成为继大众汽车西雅特(已在进行中)、远景动力之后,加入西班牙电池工厂建设竞赛的第三家外国公司。同时,有消息称,比亚迪也在研究在德国和匈牙利建设新工厂的可能性。
远景科技
在中国新能源势力开始集中出海的时候,远景动力(Envision AESC)已在海外布好了产业链先手棋。这家远景科技集团旗下的智能电池科技公司正在欧美日市场开疆拓土。
2022年,远景动力宣布在西班牙建设一座超级工厂,规划产能30GWh,于2025年建成投产。新工厂将为全球头部汽车品牌提供更高品质、更长续航里程、更具成本竞争力、更清洁低碳的动力电池产品,并助力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西班牙成为新的欧洲电动汽车产业中心。据了解,这是远景动力继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和美国后,零碳电池的又一重要布局。
今年5月,远景CEO张雷被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到凡尔赛宫,就法国的“绿色工业”发展听取意见。张雷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就在法国敦刻尔克打造零碳产业园向马克龙提出了建议。零碳产业园既包含了新能源体系,更是一个新工业体系的载体,可以助力法国绿色工业计划。
三家新能源企业随行,表明中欧电池产业、储能产业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纽带,资本、技术和市场相互交织、深度融合。展望未来,中欧携手或许才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