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池+碳酸锂+电池回收,三大项目同日开工
近日,安徽省第二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召开,阜阳市第二批开工动员项目68个,其中包含了三项电池新能源项目。
项目一:东驰新能源年产20GWh新型钠离子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80亿元,全部建成后形成年产20GWh钠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
项目二:界首市鑫纪源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全部建成后形成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能力。
项目三:太和县维晶新材料退役锂电材料资源循环再生利用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5亿元,全部建成后形成年产5000吨三元前驱体及2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规模,4万吨三元离子电池回收、4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以及1万吨三元前驱体的生产规模。
近年来,钠电池凭借碳酸钠每吨仅2,600元的成本优势一跃成为新能源赛道的颠覆者,由此也推动了诸多电池巨头的加码布局。
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等老牌电池企业均在推进钠电池研发进度。宁德时代表示,计划2023年实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成本方面,钠电池成本也在不断下探,科翔股份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目前钠电池市场预估理论上1GWh材料成本是5亿元左右,未来成本可能还会下降到4亿元左右。
钠电池蓬勃发展的同时,得益于上游资源开发和终端电池回收进程的加快,碳酸锂供给量有所增加,其价格也开始快速回调。
从60万元/吨的高价至今,碳酸锂下跌的速度像当初上涨时一样惊人,目前即将俯冲至20万元/吨这一节点。
随着碳酸锂价格在短短4个月内暴跌,市场中关于钠电池成本优势是否明显的疑问持续发酵。
随后,宁德时代、中科海纳、传艺科技等钠电池主要玩家也对锂价暴跌作出回应,认为锂价在15万元/吨,钠电池仍具有竞争力。
但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钠电池及材料企业已经开始放缓项目建设速度,观望情绪较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