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北京市打响全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第一枪


        倡导垃圾分类,一些人开始响应,但是因为大部分垃圾仍未分类,所以保洁员、环卫工收垃圾的时候还是一股脑儿运走,结果让那些自觉分类的“少数派”觉得自己做了无用功,最终不分类的人就更多了。于是,垃圾分类的困局在这样的“因果关系”当中更加难以破解。


        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研究适时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厂和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北京市城管委固废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预测202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2.8万吨/日;餐厨垃圾产生量为2900吨/日。到十三五末,通过推进设施建设和提高设施管理水平,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处理能力之间的“紧平衡”状态将得到显著改观,基本实现生活垃圾科学处置,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北京市城市管委副主任柴文忠表示,本市的垃圾分类工作将以突出分类效果为导向,根据分类垃圾的数量及其效果进行考核,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网络的自主运行。通过建设具有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点和相互衔接的物流体系,推动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有效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相关报道,北京还将在1000余个小区推广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垃圾箱可以自动称重垃圾,并给予用户相应的积分,用户使用积分则可以换取肥皂等生活用品,以此来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回收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内容。规划明确,将以“资源回收,干湿分开”为抓手,适时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探索完善低值可回收物补助政策,提高再生资源和厨余垃圾的重量和质量。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固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主要以鼓励为主,这次首次将垃圾强制分类概念纳入规划。

        由于回收价格低,某些低值可回收生活垃圾未被有效回收,流入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压力。对此,“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抓紧制定补助政策,推动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有效衔接。预计到“十三五”末,规划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每日3万吨,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60%,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以上,基本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中国环保在线认为,适时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首先需要“强制”的,就是清运、处理的环节。毕竟,我们不太可能长期在小区的垃圾桶附近派人值守,所以对居民的行为还是要以引导为主。

        再者,“强制”还要体现在对建筑企业、餐饮行业“扔垃圾”的管理力度上,对偷运、违法处理渣土和泔水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比如,在本市,已经有了南宫等垃圾堆肥场,餐饮企业的大量厨余垃圾都可以变身绿色肥料。对餐饮行业厨余垃圾的强制性、规范化处理,既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又可以减少地沟油、泔水猪流入市场的概率,还可以制造有机肥,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在业内人士看来,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并不是“动动嘴”就能实现的,需要各相关部门多策并举,爆发“洪荒之力”,才能取得实效。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一个明确的垃圾分类标准,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垃圾的收集和投放都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实现垃圾强制分类,政府需要对硬件设施和各环节的管理上加大投入,并建立相应的规范和管理制度。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各环节、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监督并问责,严格执行让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