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模式,你了解多少?
2016年1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中提到,要探索环境治理项目与经营开发项目组合开发模式,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的概念雏形写入文件。自2019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EOD模式发展,2021年、2022年生态环境部先后确定了94个项目开展EOD模式试点,并随之遵循“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原则,进入常规性申报阶段。
那么,什么是EOD模式?EOD模式的落地方式有哪些?又有哪些适宜的项目应用呢?
1.什么是EOD模式?
生态环境部对EOD有其官方定义。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co-environment-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EOD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也就是说,EOD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构建了合作的桥梁,从而实现区域整体溢价增值,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三是银行配合。自严管政府隐形债之后,银行在片区开发融资始终保持谨慎态度,但对EOD项目,银行配合度较高,截至2021年底,国开行对首批试点项目累计授信额度约520亿元,农发行也开始介入EOD模式融资服务。
2.EOD项目三大落地方式
(1)PPP
在政府财政支出额度较大,但支出额度未超过财政部规定的上限、且项目实施不紧迫的区域,EOD模式可采用PPP方式实施项目。所谓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ABO
在政府财政支出额度较大,但支出额度未超过财政部规定的上限、但项目实施紧迫的区域,EOD模式可采用ABO方式实施项目。ABO模式,一般指授权(Authorize)—建设(Build)—运营(Operate)模式,由政府授权单位履行业主职责,依约提供所需公共产品及服务,政府履行规则制定、绩效考核等职责,同时支付授权运营费用。
(3)流域治理+片区开发
在政府财政支出额度超过财政部规定的上限、项目实施紧迫,但土地市场较为活跃的区域,EOD模式可采用“流域治理+片区开发”方式实施项目。
3.EOD适宜的四大项目应用
(1)废弃矿山修复
对于废弃矿山修复,可争取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自求平衡。第一,以修复过程中开采的石料销售收入弥补修复成本;第二,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等政策,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延伸土地价值;第三,矿山修复后的土地可用于建设农业基地、主题公园、特色产业园等,拓展经济效益;第四,部分矿山中,可通过煤矸石粉碎形成的低成本混凝土替代原矿产支撑柱,替换出矿产资源,产生收入。
(2)农业农村综合开发
生态果蔬采摘、美丽乡村旅游等是将农业生产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的代表模式。此外,中办、国办《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中指出,土地出让收入中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可重点用于与农业农村直接相关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这无疑为农村农业产业与环境协调开发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
(3)城乡供排水一体化
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较为完善。而农村供排水项目通常小而分散、收益较低,特别是农村污水处理率不足10%,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因此,可考虑供排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以供水支持排水,以城市支持农村,构建大项目包,确保整体实现盈利。例如,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等地正在运用这一思路探索水务全产业链的城乡一体化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用水的难题。
(4)重点流域治理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