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车辆运行及充电特征展示(中)
导读: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监管平台”)自2017年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取得丰硕的成果。截至2021年9月27日,国家监管平台已累计接入逾560万辆新能源汽车。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安全、质量、运行和节能减排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国家监管平台协助政府政策制定、产业动态安全管理、新能源汽车产业合理布局,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当前,针对国家监管平台车辆运行特征的内容挖掘,主要体现在车辆上线率、行驶里程特征、行驶时长特征、车辆充电特征等多个维度。
研究背景:上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1)》以北京市为例,选取国家监管平台2020年12月份新能源汽车上线车辆数及上线车辆总运行里程特征,通过多个维度分析国家监管平台车辆运行特征。本期文章将重点围绕国家监管平台分类型车辆的日行驶里程和日行驶时长分布特征进行描述,为政府部门决策制定和科学规划研究提供量化支撑。
日行驶里程分布
从国家监管平台车辆日行驶里程分布特征来看(图1),可以统计不同车俩类型在不同日行驶里程段的车辆占比情况。客车类别中主要以公路客车和公交客车为主,客车日行驶里程主要集中在高里程段。新能源客车在运营线路上的使用强度越来越大,运营单位对新能源公交车的信心和信任度越来越强;乘用车日行驶里程主要集中在40km以内低里程段;专用车的日行驶里程分布区间主要集中在20~120km,更接近于短途新能源物流车的行驶特征。
图1 车辆日行驶里程分布特征
针对某一特定应用场景,可以就具体类别车型开展日行驶里程行驶特征分析。以客车领域为例(图2),可以分析公交客车、公路客车、旅游客车、通勤客车等不同类型客车的日行驶里程分布特征。从图表展示的车辆行驶特征来看,通勤客车日行驶里程在60~80km区间内最为集中且最短。通勤客车主要在市区内的特定路段行驶,市政部门可结合通勤客车的轨迹进行通勤出行规划,引导上班族乘坐通勤客车出行,减轻交通压力;旅游客车在超短途里程的车辆分布区间占比相较于通勤客车略高;公路客车由于其应用场景对续驶里程要求稍高,因此在100~120km区间内表现比较平稳,且在140~260km的区间内表现要好于通勤客车及旅游客车;公交客车的日行驶里程分布最均匀,主要集中在100~120km区间,主要是由于公交客车行驶线路、班次稳定等原因导致。在车辆行驶班次间隔时间内可以通过充电的方式进行能源补给,实现公交车的不间断运营。市政交通可以根据时间、位置结合人流量信息,综合评估各路线的运营情况,并进行各路线的动态规划调整。
图2 不同用途客车日行驶里程分布特征
此外,针对某一类型车辆,可以从不同驱动类型开展车辆运行特征分析,以客车领域为例,可以分析纯电动客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车辆运行特征。从图3来看,不同驱动类型客车的运行特征差异较大。纯电动客车日行驶里程在60~220km区间段分布较为均匀;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则主要集中在80~120km、220~240km两个区间段。
图3 不同驱动类型客车日行驶里程分布特征
日行驶时长分布
从图4来看,针对车辆日行驶时长分布特征,既可以分析某一种车辆类型在单日不同行驶时长的车辆占比分布情况,也可以对比不同用途车辆类型的单日行驶时长分布情况。
以私人乘用车为例,私人乘用车的单车日行驶时长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2h以内,车辆占比接近60%;从不同类型车辆单日行驶时长分布对比情况来看,出租乘用车与公务乘用车、私人乘用车、租赁乘用车的单日行驶时长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公务乘用车、私人乘用车及租赁乘用车的单日行驶时长主要集中在短时间段内,出租乘用车的单日行驶时长曲线相对平稳,车辆行驶时长较长。
图4 车辆日行驶时长分布情况
(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