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全国首个绿色交通网络体系示范项目建成投运


10分钟完成充电、废旧电池梯次利用、车网双向交互……这些科幻感十足的电动汽车充电场景,如今都已经成为现实。



3月11日,全国首个绿色交通网络体系示范项目在江苏苏州吴江区建成并通过验收。这为进一步探索未来绿色交通网络体系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参考样本。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评级的报告显示,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预计2021、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实现每年40%到50%的增长。




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不仅给充电网络的完善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也给电网、交通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0年8月,江苏苏州供电公司联合中国电科院启动了同里绿色交通网络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在吴江经济开发区176平方公里范围内,利用数字技术,建设一批集光储充、电池梯次利用等多元化的示范性充电站,探索柔性智能充电、V2G(Vehicle-to-grid,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可以实现双向互动)、车位智能管理、车辆实时信息采集等新型充电服务模式,搭建绿色交通网络体系运营管理平台,实现新能源汽车、电网系统、交通体系三者之间的全数字链信息互动,为未来绿色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探索“苏州样本”。



在苏州市吴江开发区三港农副产品配送公司内,200平方米的屋顶上铺满了光伏板,智能控制系统清晰地显示着光伏发电的出力和充电桩的运行情况。在这里,通过智能控制策略,可实现对充电桩的就地管理。据初步估算,该站光伏板一年可以发电6万多度,减少碳排放约50吨。





像这样光储充一体化的充电站还有崇本路的公交车充电站。该站内配置了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利用废旧电池参与光伏储能,为未来大规模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探索了可行路径。




截至目前,江苏苏州供电公司在同里建成了3个专用车辆充电站、3个大巴充电站(36个桩),6个城市快充站(61个桩)以及74个交直流充电桩群,构建覆盖吴江开发区的绿色交通网络体系,打造形成0.6公里半径的同里古镇核心充电区。




电动汽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移动的储能单元,能够灵活参与电网的削峰填谷、清洁能源消纳。苏州供电公司在同里试点开展电动汽车V2G、群充群控、柔性智能充电等新技术应用,建立电动汽车与大电网的互动机制,结合电网运行情况和车辆信息,实现电动汽车对电网的辅助服务,支撑电网运行。同时,该公司开发上线绿色交通网络体系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充电桩终端的数据采集设备,实现对同里充电设施以及电动汽车运行信息的接入、统计和分析,实现信息全息感知以及上下游业务链的贯通,建立电网、交通、车辆三者协同的运行体系。





“利用数字化的思维和技术,实现对车辆信息和充电设施信息的全方位感知,能够促进能源网和交通网的融合。后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推动全市范围内的绿色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助力交通领域碳中和目标的尽早实现。”苏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顾水福说。


(来源:国家电报网)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