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生态环境部7月例行发布会聚焦科技助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7月28日

生态环境部举行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主题为

科技助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
出席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
主持发布会



1

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


2020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近日在京举办,会议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研讨、分享和交流,形成了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的观点和成果。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并讲话。

 

2

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0年1-6月,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持续改善的良好势头。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0.1%,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0%,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


3

夏季臭氧治理攻坚开局良好


生态环境部制定《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组织开展夏季臭氧治理攻坚行动。已派出168个工作组,深入58个城市完成第一轮次强化监督帮扶工作,正组织开展第二轮次强化监督帮扶,指导和帮助地方政府及企业切实减少VOCs排放,提升臭氧治理能力。各地也积极行动,对攻坚行动进行了部署。6月,95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为19天,同比提高5天,夏季臭氧治理攻坚开局良好,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4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确定新会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COP15今年无法如期举行。经与《公约》秘书处协商,并报国务院批准,COP15定于2021年5月17-30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同期举行《生物安全议定书》《遗传资源议定书》缔约方会议。 


邹首民司长介绍生态环境科技工作的有关情况: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重大科研项目推进有序,科技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一定成效,创新科研组织实施机制,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保护、固废、环境基准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将建立4个支撑体系,部署6大任务,推动国家设立一批科技项目。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问答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一下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科技治污取得哪些成效,产出了哪些重大的成果?


邹首民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内在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加清晰和准确,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使传统重污染行业实现产能提升和污染减排“双赢”,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技术体系。焦化行业废水强化处理集成技术突破,累计实现节水和废水回用1.1亿吨,直接惠及企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年。






新华社记者:近期设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主要投向哪些领域,基金的设立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会起到哪些作用?


邹首民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总规模达到885亿元,重点聚焦长江经济带沿线的绿色发展,重点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






人民网记者:在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生态环境科技是发挥了什么作用?


邹首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生态环境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疫情严重地区提供废水应急处理装置和废水应急监测、饮用水安全保障等设备,改造医疗垃圾应急处理技术与装置,编制一批相关技术指南、手册和科普知识,并搭建环境治理需求方和技术持有方供需对接与咨询帮扶渠道,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科技支撑。






南方都市报记者:“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与技术帮扶工作机制运行如何,对地方科学治污和精准治污发挥了什么作用?


邹首民“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与技术帮扶先后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汾渭平原、雄安新区、新疆昌吉自治州等13个城市,以及长江沿线派驻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在帮助地方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带动地方人才培养和成长,大幅提升地方科技基础能力,得到地方政府的广泛好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生态环境部如何指导地方和企业做好技术选择?


邹首民生态环境部自2007年开始每年发布《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已发布1173项先进技术;建设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已汇集4500多项技术;举办系列成果推介活动;向全国派出99个专家团队,从多个方面指导地方和企业选用先进可行可靠的技术。






人民日报记者:“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资金投入到哪些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效果?将来在“十四五”资金投入有什么考虑?


邹首民“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配合财政部管理的生态环境资金有四项,累计下达2248亿元。其中,水污染防治资金783亿元,大气污染防治资金974亿元,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85亿元,农村环境整治资金206亿元。“十四五”期间,希望继续加强在大气、水、土壤、农村等领域的资金投入。






封面新闻记者:请介绍一下今年上半年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有关情况,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方面生态环境部做了哪些工作?


刘友宾:2020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107起,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22.5%。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仍是引发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原因,两者合计超85%。鹿鸣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泄漏事故等一批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刚才介绍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方面有很多部署,这些部署具体将怎样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有什么样的助力?


邹首民“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风险防控、智慧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和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的能力支撑体系4个支撑体系。部署开展前沿基础研究、方法体系研究、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创新平台建设与布局优化、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6大任务。






中新社记者: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如何,生态环境部如何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邹首民近年来环保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环保产业的营收达到1.6万亿元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环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环境服务的模式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加速释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部将从加大资金投入引导、拓宽和规范环保产业市场等方面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人民政协报记者:我们在助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具体介绍一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了哪些作用。


邹首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是生态环境部支持地方和企业精准、科学治污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坚持公益性定位,主要开展技术评估、技术筛选、技术孵化、技术咨询、技术展示和技术推广等核心任务。目前已经汇集了45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 




-end-


(来源:生态环境部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