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度部门预算---工业和信息化公共服务项目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度部门预算

(一)工业和信息化公共服务项目情况

 

1.项目概述

 

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各部门转变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大关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产业公共服务能力,特设立工业和信息化公共服务一级项目,以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且市场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营造良好的高质量发展环境,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保障。项目主要包括行业标准制修订复审、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制造业“双创”和融合发展、应急通信运行维护、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

 

2.立项依据

 

本项目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等有关要求,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行业标准化、质量提升、知识产权、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等工作的有关要求和部署等。

 

3.实施主体

 

该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实施。

 

4.实施方案

 

1)项目可行性。

 

根据“三定”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拟定工业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工业通信业应急管理有关工作。自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相关工作已连续开展多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部内有关司局、所属单位、行业相关单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必要的基础条件。项目设计科学、路线清晰、预算合理、预期成果明确,预计项目实施后将取得明显成效,有利于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公共服务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环境,实现良好社会效益。

 

2)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和网络强国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围绕《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制造业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等明确的重点任务,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确定中期和年度工作重点,根据任务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当方式组织相关单位具体实施。

 

3)实施方式。

 

本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信息技术发展司、信息通信管理局牵头组织实施,相关司局和单位配合。按照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目标要求以及预期成果等,经过必要的遴选程序后,向有关单位下达任务并组织实施。

 

4)进度安排及阶段目标。

 

作为经常性工作,每年上半年主要是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确定任务承担单位、编制经费使用计划,下半年办理各项资金拨付手续。2020-2022年目标为: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机制初步构建,行业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有效开展,知识产权等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水平,提升品牌形象,促进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解决应急通信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体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推动应急通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5)预期成果。

 

每年批准公布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约1500项,开展行业标准复审工作,平均标龄控制在5年内。组织开展行业标准外文版研制工作,每年约100项。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建设5-6个重点产业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协同运用机制。创建5-6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成果评估评价机制。组织开展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工业品牌培育、全面质量管理等工作,带动地方和主要行业协会全面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面向制造业企业,建设融合发展数据管理服务能力。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工业场景,建设融合发展“新工科”人才实训服务能力,为制造企业、行业组织、政府机关、学生学徒等提供人才实训服务。每年组织应急通信保障演练约30次,加强国家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保障国家应急VSAT卫星通信网正常运行,完成年度重大活动通信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5.实施周期

 

该项目计划长期实施,本轮实施周期暂定2020-2022年,根据实际情况作动态调整。

 

6.年度预算安排

 

2020年拟安排该项目一般公共预算17,630.10万元,涉及6个方向,具体如下:

 

1)行业标准制修订、复审专项。用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管理、行业标准制修订、外文版研制等工作,强化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力度和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2)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用于实施制造业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围绕重点领域,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聚焦知识产权重大问题研究,提升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加强行业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培育,促进专利等成果转移转化。

 

3)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专项。用于支持开展质量标杆、品牌培育、专业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等工作;支持重点行业开展典型产品质量分级、可靠性提升工作,对质量品牌提升重大问题研究;支持中小企业质量品牌培育。

 

4)制造业“双创”和融合发展专项。用于建设融合发展数据管理服务能力、融合发展“新工科”人才实训服务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5)应急通信运行维护专项。用于完成重要通信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保障重要部门和重要工作的通信畅通。

 

6)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用于落实攻关任务,组织推进相关工作,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协同工作体系,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车联网规模应用,加强对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工作指导,完成重点领域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研究等工作。

  7.绩效目标和指标

 

项目名称

工业和信息化公共服务

主管部门及代码

[124]工业和信息化部

实施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

项目资金(万元)

中期资金总额:

56,975.58

年度资金总额:

17,797.58

其中:财政拨款

56,808.10

其中:财政拨款

17,630.10

其他资金

167.48

其他资金

167.48

总体目标

中期目标(2020-2022年)

年度目标

1.按计划开展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支持开展强制性标准和重大标准技术验证等基础性、公共性工作,加强重点领域标准体系推广,提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2022年,制造业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质量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行业及地方质量工作体系更加高效。

3.面向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工业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实务人员培训,推动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创建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类产业知识产权服务有效开展。

4.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产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车联网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5.支持开展融合发展数据管理能力提升服务,以及融合发展“新工科”人才实训服务,切实提升制造业企业基于数据的创新研发、精益制造、精准决策和质量管理等能力。

6.加强国家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综合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重大活动通信保障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1.按计划开展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工作,支持开展强制性标准和重大标准技术验证等基础性、公共性工作,加强重点领域标准体系推广,提升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2.组织开展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工业品牌培育、全面质量管理等工作,带动地方和主要工业行业协会全面开展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促进提质增效和工业转型升级。

3.面向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工业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实务人员培训,推动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创建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类产业知识产权服务有效开展。

4.加强对已建成创新中心的考核评估和动态管理,对技术溢出模式好、公共服务水平高的创新中心给予更大支持。加强对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工作指导,推动机制创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成果和经验范式,形成标杆和规模效应。

5.支持开展融合发展数据管理能力提升服务,以及融合发展“新工科”人才实训服务,切实提升制造业企业基于数据的创新研发、精益制造、精准决策和质量管理等能力。

6.保持应急通信专业保障队伍稳定,保障国家应急VSAT卫星通信网正常运行,完成年度重大活动通信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绩效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值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值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下达行业标准计划数量(包括外文版)

1590/

数量指标

下达行业标准计划数量(包括外文版)

1590

培训知识产权实务人数

8700

培训知识产权实务人数

2700

开展融合发展“新工科”人才实训服务总课时

5400课时

开展融合发展“新工科”人才实训服务总课时

1800课时

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质量品牌建设

6/

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质量品牌建设

6

组织规模化应用示范等重要活动次数

45

组织规模化应用示范等重要活动次数

15

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量

120

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量

40

绩效指标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应急通信保障演练次数

30/

数量指标

应急通信保障演练次数

30

质量指标

VSAT卫星通信网重大安全事故次数

2/

质量指标

VSAT卫星通信网重大安全事故次数

2

时效指标

突发事件后上报通信网络运行情况时限

30分钟

时效指标

突发事件后上报通信网络运行情况时限

30分钟

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带动支持企业参与制定的重点和基础公益类标准数量

2100

社会效益指标

带动支持企业参与制定的重点和基础公益类标准数量

700

通过标准复审缩短行业标准平均标龄

5

通过标准复审缩短行业标准平均标龄

5

先导区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数量

100

先导区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数量

30

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交流活动受益企业数量

3000

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交流活动受益企业数量

800

重点行业制造业“双创”平台普及率

85%

重点行业制造业“双创”平台普及率

84%

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完成率

100%

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完成率

100%

可持续影响指标

推动制造业行业组织建立知识产权自律、维权、援助机制比例

80%

可持续影响指标

推动制造业行业组织建立知识产权自律、维权、援助机制比例

80%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培训知识产权实务人员、企业满意度

95%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培训知识产权实务人员、企业满意度

95%

参与融合发展“新工科”实训人员满意度

90%

参与融合发展“新工科”实训人员满意度

90%

 (来源:财政资金申请)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