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协会秘书长受邀参加工信部节能司 “复工复产”与2020年工作要点视频交流会议
——领导回应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2020年3月25日,工信部节能司高云虎司长主持召开了“工业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复工复产及2020年工作要点视频交流会议,会议邀请了13家工业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行业协会和机构参加,会议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复工复产、2020工作要点等方面展开,我协会秘书长唐爱军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一 复工复产情况
我协会唐爱军秘书长介绍了当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行业复工复产情况及面临的困难。我协会自2020年2月20日起对业内复工复产情况进行统计,且每日更新后向工信部汇报。目前全国共计109家资质拆解企业,有15家企业2019年已经停产,但其中一家已经于2020年3月份启动生产,因此本次调研企业共有95家,涵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截至2020年3月24日,全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行业的企业复工率达到75%,行业已复工人数占总需求人数的比例为67%,行业达产率小于50%。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复工情况看,山东、福建、江西、北京、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复工率达到100%,湖北有1家企业复工,湖北省企业复工率为17%,辽宁、吉林、山西、青海四省因气候影响尚未复工。从行业龙头企业复工情况看,中再生集团、桑德集团、格力集团和格林美集团下辖拆解企业共计40家,除了湖北地区的4家企业,其他分子公司已全部复工。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行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一、员工复工困难。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员工遍布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外省市人员返岗复工困难,即使人员返回工作地的,还须先行隔离14天后才准许上班,部分企业一线工人严重短缺。此外,一些村庄(如天津)对人员流动管制严格,不允许村民出村上班,导致部分雇佣当地村民的企业用工短缺。二、货源紧张。受疫情影响,各小区采取封锁措施,严禁外来人员进入,致使前端回收处于停滞状态,原材料无法回收进厂。另一方面,虽然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库存释放,但因整体库存量不大,部分企业复工后14天内由于货源不足,出现再次停产的情况。三、资金紧张。拆解企业补贴基金已于2020年2月21日下拨给通过审核的拆解企业,但此次发放的基金仅为2016年3、4季度部分款,截止目前,拆解企业的补贴基金已经拖欠了38个月,拆解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四、物流困难。疫情影响下的物流成本上涨了60%,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五、防疫物资短缺,目前正逐步好转。
分析近期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中再生、桑德、格力、格林美等龙头企业,在放好防疫的同时,也积极引领行业内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防疫和复工双重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企业也承担了较高的成本,呼吁政府给予企业较高支持。
二 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
结合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求,唐爱军秘书长提出以下建议:一、目前《2019年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已启动验收,要求申报企业于2020年4月18日向工信部提交验收材料。但据协会了解,企业在撰写验收材料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如去年招标文件中有些招标要求不太清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给予进一步解释。对此,高云虎司长表示认同,下一步可为企业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支持。二、部分环保装备制造企业面临订单量骤减的生存压力。受疫情影响,部分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的海外订单量骤减,甚至一些前期所签订单被迫取消,环保装备产品销售困难,企业现金流紧张,资金压力变大,企业经营困难,希望工信部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政策支持,助力企业走出困境。对此,高云虎司长表示,未来不仅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污水治理、固废处理、环境检测仪器等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产业,而且还要解决农村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研发相关绿色制造装备。三、针对工信部日前下发的《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业内普遍认为该文件与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行业发展状况极度贴合,涵盖内容全面,节能措施务实,为企业践行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工作方向。
三 总结
高云虎司长在总结中指出,一是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积极作用,帮助企业打通各经营环节,支持国家和地方企业复工复产优惠政策落地,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对于企业遇到的具体经营困难可上报工信部节能司,协调多方资源沟通解决,减少疫情对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各项工作的影响。二是要加快推进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的落实,未来有望出台新政策,加大对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和绿色发展产业的支持。希望各协会早谋划、早设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推动我国节能与综合利用事业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