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

雪中送炭!北京“减、增、稳、促”16条支持中小微企业

今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北京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等部门详解《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广大市民积极支持防疫工作,各类企业严格落实防疫政策,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与此同时,疫情导致消费减少、活动取消、业务下降等问题,让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在2月3日发布实施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若干措施的基础上,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等25个部门,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忧,共渡难关。


刚刚结束的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谈绪祥系统介绍了《若干措施》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考虑,并答记者问。

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16条具体政策措施可以用“减、增、稳、促”四个字概括。


“减”:综合施策减轻企业成本


_
_
减租金方面,中小微企业承租京内市及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政府要求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给予2月份租金50%的减免。
_
_
减税费方面,对受疫情影响的“定期定额”户,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定额,或简化停业手续。对受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停征特种设备检验费、污水处理费、占道费。
_
_
减融资成本方面,2020年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2019年再下降0.5个百分点。本市政府性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降低综合费率0.5个百分点;对疫情期间提供生活服务保障的相关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5%以下;对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
_
_
减研发成本方面,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根据研发投入实际情况,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研发费用补助。


“增”:动用多渠道资金增加企业补贴


_
_
增加运营补贴方面,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采购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法律咨询、在线检测、网络销售等指定服务产品的,给予不超过合同额50%的补贴,最高额度不超过20万元。对滑冰滑雪场所给予适当额度用水用电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小微、初创型文化企业房租,通过“房租通”政策给予房租补贴。
_
_
增加资金奖励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通过“投贷奖”政策给予贴息、贴租等奖励。
_
_
增加信贷投放方面,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0%。
_
_
增加融资便利性方面,开展“网上畅融工程”快速对接服务,完善企业续贷服务中心功能,加快建设企业首贷服务中心,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


“稳”:加大企业稳岗就业支持力度


通过失业保险费返还、社会保险费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


_
_
稳岗方面,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6个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参保职工人数,返还失业保险费。根据岗位需要组织职工(含待岗人员)参加符合规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享受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的本市失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可享受免费培训。
_
_
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方面,用人单位招用本市登记失业人员和城乡就业困难人员,依法签订一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按规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按月足额发放不低于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1.2倍工资的,可按规定申请享受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


“促”:全力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运营


文件强调各生产企业要严格落实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保障生产工作人员健康安全。


_
_
在企业复工保障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防疫物资需求,加强防控工作技术支持,监督指导企业在疫情防控达标前提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_
_
在物资运输方面,优化疫情防控货物、生活必需品及重点项目建设原材料的调配、运输,为企业办理疫情防控应急物资通行证,保障运输通畅。
_
_
在企业服务方面,发挥12345企业服务热线功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组建律师专家服务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咨询、代理、“法治体检”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出台涉疫情防控公证事项办事指引,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专门公证服务。



“减、增、稳、促”四个关键字,聚焦的都是当前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困难。



这次政策研究除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层面出台的有关措施外,还针对本市实际情况研究大力度、见效快的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比如,在援企稳岗方面,除了有国家层面提出的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还创新提出给予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费返还的补贴政策。根据测算,仅这一政策就要投入社会保险费30亿元,惠及本市职工120万人。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各区各部门以及市工商联、各行业协会加强与中小微企业沟通对接,汇总梳理形成中小微企业在房租、融资、社保、用工、防疫物资等领域10个方面168条问题建议。聚焦这些问题,25个部门提出52项具体解决举措,再通过线上会商逐项研讨,最终精选出《若干措施》中这16条最有针对性、最能让企业得实惠的硬核措施。


这次受疫情影响最突出的就是文化、体育、旅游、餐饮、住宿、会展、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行业恰恰是中小微企业较为集中的领域。此次政策研究过程中,除了实施一些中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措施外,还专门针对受疫情影响突出的行业企业反映的问题,给予一一回应。

比如,针对旅行社退订退费问题,提出按照有关规定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行社,全额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切实缓解旅行社资金压力。

又比如,降低出租车运营成本,鼓励出租车企业对疫情期间继续正常从事运营服务的出租车司机适度减免承包金,市区两级按照管理事权,对采取减免承包金等措施鼓励运营的出租车企业给予一定运营补贴。


答记者问

Q:

一直以来总部企业、大型企业都是北京经济的主要支柱,为什么这次针对疫情影响,北京市优先出台的这16条措施是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


A: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也是今年市政府出台的第一个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这次政策服务的对象突出中小微企业,主要是有三方面的考虑:

 

1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冲击比较大。这也是中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小微企业对资金成本比较敏感,业务的多点支撑相对比较弱,疫情发生以后,中小微企业经营受到影响,同时又面临着房租、工资等压力,这个时候最需要政府出台政策“雪中送炭”。
2
支持中小微企业关系千家万户。以就业为例,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承载本市七成以上的就业,可以说,保障中小微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就是保障就业、就是保障千家万户的生计。
3
中小微企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保障。北京的中小微企业大多是在服务行业,商业零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中小微企业在保障城市运行和老百姓正常生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防疫期间如此,在其他期间也是如此。


 

市委市政府加紧出台《若干措施》,就是从保障更多人、更多家庭和城市总体运行的角度综合考虑,在最关键的、最困难的时候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刚才您也提到,北京是全国科学创新中心,云集了很多总部企业、大型企业。近几年,北京持续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针对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已经形成了“服务包”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大家可以放心,在帮助重点企业应对疫情影响、解决经营困难上,我们是不会缺位的,我们会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做好相关服务,为企业在京发展做好支撑。


(来源:发展北京)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