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和《“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9)》公示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及“能效之星”产品评价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9〕123号)要求,经组织地方工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推荐和评审,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将86项工业节能技术以及193项工业装备纳入《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50项工业装备和84项终端消费类产品纳入《“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9)》。现予以公示。
2 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力度助推磷石膏综合利用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90号),进一步明确并扩大了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范围,综合利用产品包括水泥、水泥熟料、墙板、砂浆、砌块、水泥添加剂、建筑石膏等近20种产品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退税比例为70%;且除水泥、水泥熟料外,其他综合利用产品还将对磷石膏掺量的要求由现在的70%降至40%。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将带动磷石膏综合利用量大幅提高,有利于缓解磷石膏大量产生、堆存带来的安全和环境隐患,加快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同时,文件将废玻璃综合利用产品的退税比例由现在的50%调整至70%。
3 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的通知
为促进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按照《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细则》(工信部联节〔2015〕407号,以下简称《细则》)要求,现组织开展2019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有关事项(实施范围、入围条件、组织实施)通知如下。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发布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名单的通知
5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公告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引导和规范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运营,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指南》,现予公告。
6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国家重大工业节能监察专项督查
根据2019年重点工业行业综合督查检查工作部署,9月下旬至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王江平副部长、辛国斌副部长、王志军副部长带队分赴广东等14省、自治区开展了国家重大工业节能监察专项督查。
本次督查主要是对各地国家重大工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完成、监察机构能力建设等内容进行检查。督查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了解了各地年度监察任务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 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2019年版)公告
8 2019年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项目推进会在北京召开
为落实《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工作部署,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项目研究,1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北京召开了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项目推进会,相关行业标准化组织参加了会议。
总的看,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项目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发布《焦炉上升管荒煤气显热利用技术规范》(YB/T4723-2018)等标准89项,报批标准127项,征求意见或送审标准193项,立项标准157项。
9 京津冀工业节水交流会在保定召开
2019年11月11日,京津冀工业节水交流会在河北保定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旨在推动落实《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通过召开节水工作现场交流会,交流京津冀地区工业节水先进做法和经验,推广一批适用于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重大工业节水技术,展示一批优秀的工业节水系统解决方案,指导地方和企业有效开展节水工作,全面提升京津冀地区工业用水效率。
10 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9年1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京召开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座谈会。会上,各行业协会代表重点介绍了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两大领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发展趋势,并对“十四五”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方向和思路提出建议。
11 再制造产品目录(第八批)
12 绿色信贷助推工业绿色发展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开发银行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的通知》(工信厅联节〔2019〕16号)。鼓励地方工业节能主管部门与开发银行利用人民银行补充抵押贷款(PSL)等信贷政策,支持企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的开展。各地积极落实通知要求,针对企业技改等实际需求,创新工作方式,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信贷资助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征集入库绿色信贷推荐项目354个,涉及资金需求约1600亿元。经开发银行独立审贷,有关企业已获得授信额度200多亿元,有力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13 节能服务进企业”暨高效节能电机推广活动在江苏南通举办
2019年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江苏南通举办了高效节能电机进企业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高云虎司长出席活动并讲话,来自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企业及工业节能主管部门的同志参加活动。会上,有关专家分别就高效节能电机发展趋势、节能技术改造及服务模式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交流了削谐波降耗法在高效节能电机中的应用、潜水电机智能物联网控制等先进技术。
14 2019年国家重点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清单
15 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联合公告《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2019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加快工业高效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提升工业用水效率,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编制完成了《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2019年)》。现予公告。
16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9)公告
为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9)》,现予公告。
17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召开环保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座谈会
2019年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北京召开环保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座谈会。会上,各位与会代表重点介绍了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讨了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十四五”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及措施建议。高云虎司长对会议进行总结并强调,环保装备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当前国家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提升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8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第一批)的通知
19 2019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拟入选企业公示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节函〔2019〕235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遴选工作。经地方和行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确定了2019年度钢铁、电解铝、铜冶炼、乙烯、原油加工、合成氨、甲醇、电石、烧碱、焦化、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拟入选的能效“领跑者”和入围企业名单。现将名单及能耗指标进行公示,请社会各界监督。
20 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为建立健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增强服务工业企业、支撑政府管理的能力,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发布了两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
结合各地及行业发展特点,各评价中心针对当前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任务,协助企业开展节能诊断、节能技术推广、标准制修订、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绿色制造体系第三方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21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开展绿色信贷政策调研推进工作
1 威海市有了绿色制造认定标准!
2 让绿色金融助力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3 吉林省工信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省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
为加快推动吉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工信资源〔2019〕217号)和《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度省级绿色制造示范项目(绿色制造体系示范类)申报工作的通知》(吉工信资源〔2019〕234号)的有关要求,经过市州推荐、项目初审、专家评审、名单公示等程序,确定了吉林省2019年度绿色制造示范项目(绿色制造体系示范类),其中绿色工厂34家、绿色供应链4家、绿色园区1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
4 辽宁省第三批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名单公示
5 长春经开区: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6 北京市加强工业节水工作
7 北京市经信局召开工业节水宣贯会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部署北京市工业节水工作开展,2019年11月22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了工业节水宣贯会,各区工业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同志解读了《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胡倩结合北京工作实际,从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水资源和生态安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要求各区、开发区要切实认识到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先进节水技术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和园区加强用水管理和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
8 安徽:绿色制造“枝繁叶茂”
2019年以来,安徽省坚持工业绿色发展,狠抓“绿色制造示范培育+项目建设”,积极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全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枝繁叶茂”。截至目前,“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9家、绿色设计产品197种、绿色园区9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