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技术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驱动力 物联网技术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技术,而是多种已有技术的融合:如处理器技术、互联网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RFID技术等。而且,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互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融合,作为物联网重要技术组成的嵌入式系统,正成为物联网融...
环保督察屡吃闭门羹企业阻碍执法底气何在? 由环保部主导的环保大督察,在规格、力度、范围上都堪称史上最高级别,然而,面对如此最高规格的督察,仍有企业把督查组拒之门外,甚至阻碍督察组执法。5月20日,环保部通报了7起新近出现的拒绝检查、阻碍执法事件。接连多次吃闭门羹,企业为何胆子如此之大?背后到底有何隐情? 为期一年...
电力环保产业市场集中度趋升 近日,中电联发布的2016年度火电厂环保产业信息(以下简称“产业信息”)显示,火电厂烟尘治理再上新台阶。其中,脱硫、脱硝机组已达90%上下,除尘尚有较大空间。 电厂烟气治理方面,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8.8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83.8%,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93.6...
环保部关于修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近日环保部发布了环保部关于修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按日连续处罚制度是《环境保护法》确定的新制度、新的监管手段。为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严惩违法排污行为,规范按日连续处罚的实施,我部2014年1...
新环保法“钢牙”迎首修强化按日计罚惩处力度 作为惩治环境违法的重要执法手段,按日计罚亦是新《环境保护法》修订中最引人注目的执法手段。而实施不到两年半,这一环保利器便迎来首修,旨在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为加大对持续性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新《环境保护法》将“按日计罚”作为一种执法措施予以法律化。据了...
10万亿产值近在咫尺环保产业版图日益清晰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纵深推进,政策、市场、资金等利好因素持续叠加释放,环保产业的未来发展被寄予厚望。有分析认为,到2020年前后,我国环保产业的产业规模接近10万亿。只是,10万亿就是最终的归宿吗? 10万亿还是更多万亿?对于中国环保产业的未来前景而言,这是个问题。 当前,我...
垃圾分类从鼓励到强制“深圳模式”日渐成型 深圳是我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目前该市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七大类别的垃圾分流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5月19日,广东省深圳市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现场会召开,要求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将从以往的鼓励为主转变为全面强制。 “垃圾围城”成为城市发展的痛点,如何...
生活垃圾与日俱增中转站市场蓝海日渐扩容 在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垃圾无害化处理大势所趋下,生活垃圾中转站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起步较晚,垃圾收集运输长期不受关注,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体系,因此,现有的中转站、管理水平等亟需改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与日俱增,产生的垃圾大幅...
以经济杠杆激活绿色活力排污权交易风起潮未涌 用市场的手段深入推进治污减排,正是排污权交易的意义所在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根据环境质量要求限定一个时期、特定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在这个“大帽子”下向排污企业分配排污配额,并允许企业将自身富余配额拿到市场上交易。如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地区进展如何,还存在...
乘“一带一路”政策暖风环保企业拓展海外版图 近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京召开,绿色发展将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大气、土壤、生态等领域也将有所进展。未来,将有更多的环保企业跟着“一带一路”的节奏走向世界。 自国家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我国不少环保企业...
环保部修改按日处罚办法取消复查期限三十日的规定 环保部今日(18日)下午发布关于《环境保护部关于修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增强按日计罚措施的可操作性。 此次《办法》修改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主要修改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调...
绿色“一带一路”新规落地以生态为纲焕发新活力 环保日前印发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夯实生态环保合作基础,形成生态环保合作良好格局;到2030年,推动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深化生态环保合作领域,全面提升生态环保合作水平。 ...
牢筑能源变革战略圈构建经济绿色低碳新常态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的发布为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在顺应世界能源变革潮流中,要牢牢锁定能源革命目标。同时,还要不断强化能源革命政策措施,为新常态下的产业转型提供保障和后继支撑力量。 我国刚刚公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从项目开发迈向产业升级地热能喜迎黄金时代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随着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愈加严峻的环保压力,地热能的利用方式多样等优势再度被提及,其开发利用的速度正在加快,地热能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地热将超越太阳能,成为中国“十三五”期间增长最迅速的可再生能源。“地热不仅可以用在温泉洗浴行业,更是...
绿色“一带一路”加速建设开启环保出海热潮 “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生态环境复杂,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普遍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基于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建设绿色“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发展的总体趋势,为促进沿线区域绿色转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
绿色金融仍处起步阶段前路漫漫其修远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当前我国经济金融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是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场创新与变革。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路漫漫其修远兮。 经历多年粗放型经济增长,我国资源环境负担不断加重,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不断...
统筹供销两端需求布局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我国新能源利用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输送链跟不上消纳需求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须从新能源供销两端做文章,一方面科学合理安排新能源建设布局,另一方面打开至消费终端的能源输送渠道。 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第一季度全国风电、光电运行情况。从数据看,1月份至3月份,全国弃风限...
各路资本密集涌入新能源汽车引群雄“竞折腰” 据初步统计,中国汽车行业已有的新能源车整车生产能力不足80万辆,2016年产能只有55万辆。但在建产能已经超过200万辆。按照有关部门提出的新能源车20%的增幅计算,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6万辆,持续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14万辆左右。 五一刚过,车企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消息接...
强化一带一路环保合作专项发展基金有望设立 近日,环保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确定了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保政策沟通等,并探索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金,给环保企业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环保部近日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该规划提出,到...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可观行业短板仍亟待破除 今年以来,随着第三批目录的陆续公布,新能源车产销两旺的局面逐渐复苏,然而困扰行业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难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业内认为,不仅要研究电池标准化并落实可追溯体系,加大回收再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可观行业短...